![](https://img.haomeiwen.com/i24783658/a5d91de235eaf212.jpeg)
写作是一门技术活儿。如何积累累材?如何拟定大纲?如何铺陈文字?成文后,如何修改内容······不弄懂这些,盲目下手只能事倍功半。
《如何写作》这本书凝结了叶圣陶先生几十年文章写作经验,全书通过二十一篇针对写作方方面面的文章,运用举例、对比等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阐明写作要点,解析表达奥秘,让你迅速提高文字能力,早日成为一个会写作的人。
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怎样写作》,先学了写作之前要做准备工作。
什么样的准备工作呢?有三点。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
写东西总要言之有物,而这个物从何而来呢?从我们的生活而来,从我们的观察而来。你要写花,不是凭空而写,你可以去观察花的脉络,花的纹理,花开的样子,花谢的样子,你观察了,你的内心就有词汇,有语言去描写。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
写作者大多数想象力丰富,从古至今,从神话开始,从历史开始,我们都可以看出来。
就像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用头撞击不周山,于是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天就向西北方向倾斜,日月、星辰也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我们都知道这是神话故事,日月星辰西北移动水向东方流动,真实的原因是地球自转与我国的独特地理形成的。但是在古人的神奇想象中,这一切都变得合理起来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浪漫的幻想推理?
再看史书,哪一本史书不是根据真实事件外加撰写者的合理想象进行而成的呢?毕竟你怎么知道人家是这么说的,心里是这么想的呢,这全都是一种推理。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养成这种推理习惯,就像你看到书桌上摆着一本书,你就可以去想象这本书是谁的,这本书为何被摆在这里?原因是什么?
有时候推理和真实相差甚远,但他提升了我们的想象和推测能力。
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什么叫作正确的语言习惯?可以这样说:说出来的正是想要说的,不走样,不违背语言的规律。把心思说出来,必得用约定俗成的语言才能叫人家明白。
说白了话可以随便说,文字却不可以随便写。就像我们可以说“吃饭”“喝汤”却不能改成“喝饭”“吃汤”。
说出来的话,必须是不违背语言规律的。
该注点儿意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语汇,二是语法。
那么,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写作就水到渠成了吗?并不是,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了。
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急躁,尤其是写作,写了七八年也不见长进的大有人在。不要相信高效学习法那一套,他除了增加你的焦虑,让你内耗,以致更加焦虑外并没有什么作用。
坚持长期主义,要知道任何事情都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水平,或者让你立足于某一领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