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有一种野兽,长得很像猴子但又不是猴子,中原人称之为人同,番人叫它噶里。常常窥视人们的帐篷,乞求人们给点吃的。有时候也讨要点小刀烟具之类的,被人呼喝,就丢下逃走了。
有一位将军曾经养了一只,叫它铡草、剥豆子、砍柴、打水等,它都会做。过了一年,将军任期满,要回中原了,人同站在马前,泪如雨下,跟着将军走了十多里,就是不肯离去。将军说,你不能跟我会中原,就像我不能长久地留在此地一样,你送我就到这里吧。人同悲鸣而去,仍频频回头看。
出自《子不语》
苍茫的天空,辽阔的草原,呼啸的北风,人同站在将军的马前,泪如雨下,却无法阻挡将军离开的脚步,人同紧紧地跟在将军后面走了一程又一程,始终不肯离去。但遗憾的是将军因为种种原因终是不能带它离开。
黯然销魂者,为别而已矣。这一送别的画面真是催人泪下。如此深情的人同,万分感人。虽非人类,但却情深意重,感念恩情,比一些薄情寡义之人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
虽然只相处了短短一年,但这一年中,人同与将军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帮助将军铡草、砍柴,打水,一些简单的体力活都能做,虽然故事没有正面描写将军如何对待人同,但人同对将军的恋恋不舍,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将军一定待人同非常宽厚仁爱。
人同不同于《聊斋》中那些化为美丽的女子报恩的牡丹、鹦鹉那样虚幻,它是实实在在地用今生与人生活在一起,甚至帮助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与人产生深厚的感情,让我们看到人与自然界的生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也让我们深深地反思,兽犹如此深情,而况人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