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文化
成事 | 使贤者皆当路在势

成事 | 使贤者皆当路在势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20-11-28 12:25 被阅读0次

    读曾国藩,一般都是奔向其“成事方法”的,我倒是以为,其“思想方法”更有魅力——让人有多方面的受教获益。对于曾公的“思想方法”,我的体味是“慎思明辨”的特色。也就是说,是为一种鲜明而独特的慎思明辨思维方式,也因此才有了他的成事之法,正可谓思维决定作为。下面,我们择取其《原才》中的一段文字,略加分析而以为例证。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这无疑是慎思明辨的一种历史思维。同时,也彰显了“治世”“用贤”的“同一律”——治世(治事)非得选用贤能不可!其中,颇有趣味或耐人寻味的是“当路在势”,用现代语言说则是担任重要的职务“当路”最是让人联想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进而让人想到的是“庸人当路,谁能耐何”?当今的企业用人治事,不是在这一点上最为引人深思吗?“在势”无疑是“执掌实权”,卓越杰出的人才在企业中若没有实质性权力在手,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非凡贡献吗?

    另一个关键词则是“风民”。一个“风”字,足见曾公对社会人生的透视。“风”作为动词,是为贤能者的影响力所在。“风民也皆以义”是说贤能者以“义”而非“利”影响世风民俗,因而“道一而俗同”——社会道德是规范的,民风习俗是良好的。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见出,治世(事)贵在选贤任能,选贤任能的根本所在即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范——人人想干事、个个能干事、事事能干好的社会生态良好秩序。微观而思之,不就是组织机构(企业)的领导干部之工作作风最为紧要和关键吗?

    为了强调上述言论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曾文正公接着又进一步讲了下面一番话:

    “世教既衰,所谓一二(贤)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不雠,所从来久矣。”

    曾公此番言论,就把选贤任能以形成良好道德风俗(作风)的问题引向了深入和深刻。“世教既衰”——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范为什么会衰落呢?“一二人者不尽在位”——贤能的人没有“当路在势”是为根本原因。“其心之所向,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这是讲,贤能者对社会风俗的影响就只能是口说言传了,缺少了“当路在势”的实质性影响力量。那么百姓呢?“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亦即也就不能实质性地接受贤能的影响而化为良好的社会风俗了。这就说明:无论卓越者怎样卓越杰出,若没有站在能够发挥作用的平台上,那么,对社会对组织的影响力都是微乎其微的,也即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影响力作用。

    “世教既衰”的必然逻辑就是“徒党蔚起”“有以仁义倡者”“有以功利倡者”,天下既成“义利之争”,“死仁义而不顾”者有之,“死功利而不返”者亦有之,主流何在?这就成了问题。我以为,曾公这段话所表达的思想与逻辑,最是可以作为当世观的,尤其针对“精致的利己主义”思潮与作为。

    在这段文字中,有一个充满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相统一的话语,非常值得我们深长思之,这就是:“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不雠,所从来久矣。”水,流向低湿的地方;火,烧向干燥的地方。这是无可辩驳的自然律。社会的人呢?不是“无感不不雠”——没有感召就没有响应的规律?至此,曾公的内心呼唤就凸现了——社会道德风俗的不断走向崇高,不能没有圣贤之人的引领和广泛的影响力——圣贤之人“当路在势”至为关键与要害。公司的治理,企业的发展,不也是这样的逻辑?

    读至最后,我的思想中还有一个疑问:曾国藩的这个言论是“英雄史观”吗?我只能说,能够解决现实的问题就是正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事 | 使贤者皆当路在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iz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