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
追梦人第一次翻开《月亮与六便士》是因为网上对它的赞誉,但我最终没有能看完前四章就放弃了,觉得这个小说的开头太枯燥,让人没有耐心读下去。
第二次网上的共读活动再次打开这本书,耐着性子读完了前四章,开始被小说的情节和主人公吸引。这是一个不能用世俗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去评判的故事,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背叛了所有的世俗价值体系,却用自己的行动活出了很多人向往的样子。
据说作者毛姆是根据画家高更的故事来写的这本小说。高更在开始绘画之前曾经在证券所工作,后来又到塔希提岛生活,并最终葬身于此。这些情节和小说主人公的经历都很一致。但小说又不完全是高更人生的纪实,毛姆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创作。
说这本小说不能用常规的眼光来评判,是因为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梦想抛妻弃子,破坏类恩人的家庭,致使恩人的妻子自杀。在塔希提岛上,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把对他一往情深的艾塔看成是可以照顾他生活、生孩子、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而又能不打扰他创作的人,这是他对于女人的全部定义。
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始乱终弃、不知感恩、没有是非观念的不折不扣的渣男。
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作,文中的“我”是一个写小说的人。开始,“我”对斯特里克兰德的做法也非常不解,认为斯特里克兰德不负责任,自负而又没有道德观念;但后来在了解类他的生活经历之后,慢慢转变了对他的看法,觉得他是少有的伟大艺术家。“我”的观点发生扭转的原因,是斯特里克兰德身上具有一种在普通人那里很难找到的对理想的可怕的执着和纯粹
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在40岁的时候放弃了稳定的工作,离开表面看似幸福的家庭走上了追求梦想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就得画画,这由不得我。他踏上这条道路以后,伴随他的始终是贫困和漂泊。因为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他一直过着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日子,流浪的生活中甚至还遭到过来自于外界的对生命的威胁。
但他从来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创作。他对于生活的全部需要只是画笔颜料还有可以果腹的食物而已。“我”多次注意到斯特里克兰德数年来一直穿同一件大衣,他坐下的时候从来不会挑一张舒适的椅子,因为他的注意力从不在此处,根本没有想要在这些小事上花费精力。对于绘画之外的需求他非常的厌恶,包括他身体的正常欲望。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现实世界对他毫无意义,唯一能让他苦恼的事情是创作时难以突破的困境。
在外人看来,他的举动是完全不合常理的,但他从来不会因为外界的看法改变自己。在和“我”的交往中,他一直说,你觉得你可以影响我吗?是呀,他的内心有着自己极端热爱的东西,是不会因外界的人和事改变自己一丝一毫的。他一直遵从自己的内心而生活,从心所欲,放弃了外在的一切,只活在纯粹的精神世界中,并为自己的精神生活受尽了一切苦难而不觉得苦。这让我想起了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句话,“心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在绘画的世界里也是这样。
如果他只是遵从了内心的喜好,放弃了很多人不敢放弃的一切,那也只能称得上勇敢。最为难得的是他只从心所欲,而不曾想过通过梦想来获取名利,这种纯粹,才是人们最为缺乏的东西。斯特里克兰德喜欢画画却不去学习过多绘画的技巧,因为他不在意自己画的好不好,他只是想画画而已,别人的认可与否和他无关。所以,有生之年,他没有卖出几幅画。生命的最后几年,因为麻风病和外界隔绝,他也没有放弃自己对绘画的喜爱。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拿起画笔在墙上作画,那应该是他用生命在画的一幅画,最后他又要求艾塔在他死后把画过画的房子付之一炬。他从来没有因为没有人肯定他的画而沮丧。他画画只是因为自己喜欢,而不是因为想得到外界的评价。他画画,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向外求得名利。
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对年轻的诗人说,如果你因为编辑退回了你的信就不安,那你就放弃吧!你最应该做的是走向内心,探索那个叫你写作的缘由。是的,这应该是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想的问题:我因何来做这件事情?我最初出发的原因是什么?明白了这些,再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我们就不会因为遇到的一点困难而退缩或抱怨了。
毛姆用第一人称的角度,用自己的亲历和别人的转述讲完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的故事,让故事真实又完整。而文中的“我”又是一个小说家,也是一个艺术创作者,所以更理解主人公的想法和追求。他从斯特里克兰德的故事中得到的启发,值得每个人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