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导读
第二章:悲观主义为什么蔓延
第三章:分工和交换推动人类进步
第四章:市场的发展依赖于交易规则的建立
第五章:人类社会发展的挑战
第六章:结论
第一章: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人们的需求也随之增长,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可能无法承载人类欲望的膨胀,可能出现食品短缺、能源耗尽、环境污染、大气变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全球民众关注的焦点。
当今国内,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诚信缺失等自然和社会现象,似乎都成为了国人无法消除的担忧。人们担忧这些问题是否会伴随着经济发展进一步恶化还是会进一步消除呢?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消除人们的担忧,在1960年代,人们担忧人口爆炸和饥荒。70年代,人们担心资源枯竭,80年代,人们担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新世纪以来,人们似乎感觉到了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自然灾难和疾病传播、暴力战争越来越频发。人对未来产生了深切的忧虑。
在本书中,作者对人们所有关于人类前途的担忧说“不”,他回顾了人类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从石器时代、中世纪、工业革命再到现代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以翔实的历史事实,从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的历史发展规律,告诉人们不必对未来担忧。
本书主要阐述了几点:
1:对未来过分担忧是没必要的。
2:专业的分工和交换推动了人类“集体大脑”的形成,是创造美好未来的关键。
3:追求个人利益的市场经济会降推动创新发展,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
4:社会进步往往是社会分工自下而上发展推动的。
第二章:悲观主义为什么容易蔓延
媒体总是在不厌其烦地提出比如环境污染、能源耗竭、疾病和贫富差距等社会及环境问题,吸引大众目光,制造焦点,这是为什么悲观主义普遍盛行的一个原因,因为宣扬一个“正常”的世界毫无新闻价值。
当悲观主义者发表对未来看法时,他们往往以“灾难即将来临”作为预言,而且不同时期,他们提出的担忧也不同,几乎每10年,新一批的悲观主义就会出来。上世纪60年代的全球饥荒危机;70年代的资源耗竭危机;80年代的酸雨;90年代的瘟疫和21世纪的全球气候变暖等。
这让民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心中背负沉重的负担。似乎人类命运必将走向终结,而且就在不远的将来。真的是这样吗?
但事实证明,悲观主义预言的灾难并没有到来。是人类太侥幸还是预言不靠谱?
第三章:分工和交换推动人类进步
有些学者把使用和制造工具视为人类文明出现的标志,然而事实上,制造工具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很多其他动物也会使用和制造简单的工具,只是生物演化的一个自然表现,它并不代表文明和智慧的诞生。
在文明诞生之前,早期的人类以小群体部落形式生活,他们共同狩猎,一起分享食物,由于效率低下,可用食物的匮乏,所以人类早期的进化也非常缓慢,甚至数十万年内都看不到明显的文明演化。
只有自然演进,特别是气候变化创造了机会给人们提供了可以获取更多食物的供应之后,人类的大规模群居才成为了可能,群体成员之间的分工开始逐渐明确,人类的大脑发育也逐渐朝最有利于发展的方向进化。人类基因总是不断适应新的生活习惯,从而通过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实现了自下而上的演进发展。
真正推动人类文明实现飞跃发展的,不在于自然的变化,也不是基因突变,更不是文化的诞生,而是分工协作的自然形成。人类开始学会了没有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直接的物体交换,商品交换的兴起,带来了专业化的社会分工。
最早的分工源于性别,男性外出狩猎,获取食物,女性更多的是采摘果实,烹饪食物,这实现了早期的分工协作,随着分工的持续演进,早期人类逐渐形成了和他人交换劳动的习性,并把它扩展到了家庭之外和部落之外。
随着社会分工的演进,专业化把长期限制在一个某个特定工作领域,人们在这个领域不断提高生产力和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专业化带来了很多改进和创新。专业化分工也带来了知识的积累和持续改进的机会。技术创新反过来进一步加速了专业化进程,由此带来了更多的交换。从此,人类文明驶上了快车道!
正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比较优势理论一样。随着社会分工的更加精细,人们在某一领域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他相对于其他人在这个领域有越来越大的优势,就可以创造出更大的商业机会,使所有人都能分工协作并从中获得收益。
隔绝和自给自足往往甙类技术的退化,而市场化的交换能唤起人们的创新意识。精细化的专业分工必须依赖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因为商品和工具的生产和消费都需要一个最小规模的市场存在。没有足够的市场基础,技能会慢慢消失,技术不仅无法得到发展,反而明显出现倒退。
交换具有明显的网络属性,它会通过一种内在机制,向更大的人群扩散,并推动社会创新大量出现。当社会分工被大众人群所接受,凭借集体的智慧的开发,新的交换网络得以形成,并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第四章:市场的发展依赖于交易规则的确立
分工与合并并非人类独有,蚂蚁、猩猩等动物也同样具有这样的行为模式。但只有人类才发展到了陌生人之间的分工与交换行为。而其他动物则依赖于自然进化的市场规则保护下的信任机制。
在人类历史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是源于亲属之间的不断扩散。人类的繁荣和进步完全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和合作,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则这这这交换行为产生的核心因素。这种信任机制理解为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然结果,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也是依赖于人类内在的信任本能实现的。在一个社会里,人们越信任彼此,社会越能走向繁荣。
随着交换的发展,信任在人类历史上逐渐成长、蔓延和深化。人类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本能产生了交换,交换孕育了信任,而信任反过来也滋养交换。在一次交换中,双方的利益得到满足,市场规则逐渐建立,并推动了商业交换的顺利发展。
在市场和自由企业制度下,人们变得彼此依赖,市场的力量可以把分工缺乏理性的个性变成集体的理性。也把人类自私自利的本能变成了群体的善良,通过发展成为发达的“集体大脑”,人们的生活富裕了,环境也改善了,物质文明进步也颠覆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把人类带到自由与福利、贸易与繁荣更协调发展的美好时代。
良好的市场规则鼓励交换和专业化分工,恶劣的规则则鼓励垄断。通常而言,经济自由度越高的国家国家的人均收入也越高,经济发展也更快。经济发展更快,这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制度和规则对交换和专业化的影响,而制度和规则源于社会自下而上的演进过程。人类历史就是靠规则和工具共同演进来推动的人这一物种日趋专业化,交换也越来越根深蒂固,这是制度和技术创新的根本原因。
第五章:人类社会发展的挑战
社会分工的持续推进,人们通过交换,把他人的劳动力存储起来,以备日后使用,这就催生了农业的出现,农业其实是商业行为的扩展,是早期人类通过交换打破生存牢笼的重要尝试,而耕作也只是贸易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人口密集程度,人们开始寻找更好的合作、协调和劳动分工以取得更多的回报,农业也带动了工具制造业的发展,随时市场的繁荣,社会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越多的商品来自于专业化的生产,人们通过向市场提高特定商品换取自己想要的。如此循环,社会不断繁荣发展。
由于土地的生产力有限,人们普遍认为食品供应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因此饥荒可能摧毁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但是随着专业化分工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成果,使得生产力提升,导致人类顺利地避免了这次危机。
而全球贸易的进一步推进,专业分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极大地化解了人口增长对食品和物资造成的压力,人们的生活不断稳定和富足,悲观主义的人提出的人口爆炸危机也就消失了。
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大量自动化机器的普及,更进一步提升了生产力,同时,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抽离出来,涌向了城市,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城市,开始了更专业的分工,他们相互交换,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建立起了更紧密的相互合作的贸易网络,进一步推动了商品贸易和社会分工,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中央集权制度、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体制来协调和管理分配和贸易。使得城市化进程更快,且进一步促进了人类文明和经济的繁荣。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自由贸易能创造共同繁荣,商业化的竞争则是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时高度集权和保护主义的产生,极大地阻碍了市场的发展。但在世界历史上,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牵制已经是基本特征。
早期的人类主要依靠人力产生生产力,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社会生产对人力的依赖逐渐打破,但人们的制造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所以能源危机的悲观主义开始蔓延。然而,在市场机制下,社会需求自发引导人们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能源,并实现了逐步取代传统能源,核能、生物能量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最终人类也让能源危机的悲观主义消失了。
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生产,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也更大程度上推进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了整体世界的创新大爆发。其本质上是源于专业分工和交换自下而上的发展演进。
在技术的推动下,当思想和人的交流加速,社会财富也便加速增长。不同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融合和相互作用,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在市场的引导下,产生了更多的创新思维。这也将能够把人类带出危机,化解各种悲观主义的灾难,把人类引向光明的前方。
第六章:结论
在电影中,我们的未来似乎只能生活在废墟和充满污染的环境中,甚至充斥着末日言论的悲观主义情绪。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环境污染、能源耗竭、疾病传播肆虐。悲观主义者认为在看似健康的经济发展中,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本书驳斥了这种悲观主义,认为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网络体系当中,自发引导资源的分配和社会分工,这样看似简单的社会分工网络,却是克服危机的关键所在。
回顾历史,我们的生活条件和水平一直在提升,与其杞人忧天的担忧未来,还不如乐观地去迎接更灿烂的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