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刚参加完岳祖父的葬礼。岳祖父享年九十六岁,算是高寿了。
岳祖父生有三男二女,加上孙子、重孙,外孙,外重孙,大大小小也有二三十人,也算是子孙满堂了。
岳祖父一生勤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更舍不得花,旁人甚至子女们看来,他是一个爱钱的人。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勤俭,只知道把好不容易积的一点钱存在银行,而不舍得自己花,也不舍得给小辈花。
大女儿有次找他借了七千块钱,事后得知她有可能是拿去打牌娱乐,或者叫赌博了,他会坐在家门口连骂几天几夜。他甚至也会因为某个小辈在过年时给的压岁钱偏少而生气发火。
大家都不理解,一个平时不舍得多花一分钱的老人,为何把钱却看得如何重呢?
世上有些事,有些人,最好不要去过多地问为什么,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原因。
也许是他习惯于农村老家生活的原因吧,在后辈子孙位先后因为工作离开家乡而搬到城里生活时,他依然坚持独自在老家生活。在后期年岁偏高,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情况下,他的五个儿女轮流回家照顾他的生活。
岳祖父在去世前,是村里年岁最长的老人,身体状况也一直不错,生活基本都能够自理,直至去世时也没给后生小辈造成太大的负担和麻烦。
岳祖父家是从几十公里外的龙溪县汤川乡迁入的,他对祖籍地汤川是很有感情的。前些年,身体状况允许时,总会在每年祭祖时要求我岳父(他的次子)骑着摩托车带着他去到几十公里外的汤川祖地祠堂祭祖。2019年的春节,我有幸开车一起陪他去了一趟汤川。他看到老家亲戚时那种从未有过的发自内心的亲切笑容,自今让我记忆犹新。
葬礼办完后,为了满足岳祖父的愿意,举行了香火入祠堂的仪式。我们一行二十来人护送岳祖父的香火到汤川的祖籍祠堂,实现了他叶落归根,魂归故里的愿望。
按照当地风俗,丧事完成流程办理,隆重而热闹。
从去世到火化,再到上山入土,前后经历了六天时间。做为一个外地出生的孙女婿,我也全程参与了整个过程,不得不为农村丧事的铺张浪费而深感叹息。
岳祖父去世后,村里各种帮忙的人就必须通知到位,从些每餐吃饭都是10桌以上。这个吃饭还不是简单的便饭,正如婶婶说的,每餐都要有十几个菜,就象是办酒一样。
出殡过程中包含一系列的法事道场,鞭炮不断。花圈三十余个,各种祭品延绵百米,鼓乐不停。
据说,一场葬礼下来,少说也得花费十二万以上。
我不知道一生节俭、低调的岳祖父看到自己的葬礼办得如此隆重,花费不菲,会是如何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