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对他人人生的参与感,
是降低失望的最好方式。
文/边瑶❤
图/网络
十七岁那年,我终于明白了读书的意义2018年,我十七岁。
这个时期我还可以称之自己为孩子,旁人也会把我定义为未成年,年轻就有资本挥霍,可惜仅仅除了拥有青春,其他一无所有。
这一年,我给自己最大的关键词是“清醒”。
在过去的十六年里,中规中矩地生活着。感觉自己没思想、浑浑噩噩地过着每一天。我并不知道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当我意识到自己想要的跟周围人所期盼的并不一样的那一刻,我很开心。
此刻说的清醒,并非内心已清楚明了。这一整年的大多数时期我心境还是浮躁的,但与去年相比好了很多。
❤
把这一年拆开来讲,我看了大约53本书。
我以前喜欢看的跟大多数人爱好迥异,唯独对盗墓侦探连环杀人重口味案件特别感兴趣,在2017年花费了太长时间看这些。
年初的计划里有尽量看一些文学类的,然后写书评,结果就是在四月底结束了这个计划。
我在偶然间看到《中国,少了一味药》这本作者亲身经历步入传销又怎样逃离出来的真实故事,说实在它刚开始吸引我的一点是地点江西上饶,我比较喜欢这个地方。
再看作者慕容雪村,应该算是十几年前网文大佬了,近几年被封杀了。他写的书很现实,深入其中魂牵梦绕的感觉,写作手法也很独特,很值得我学习。
在九月份开学初,我喜欢上了心理学。一方面是为了修复自己的心灵,比如武志红的一系列书籍,我最喜欢曾奇峰的《幻想即现实》,最后还没看完的《乌合之众》。
从心理学角度讲的墨菲定律: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这句话真理,在任何方面都会发生,与其整天担心害怕,还不如如何让自己更好。
爱与被爱的能力,心理学认为是在两岁前后和妈妈的依恋关系中形成的。
我曾经在《超级演说家》里看到一名功成名就的女企业家,童年时父母不在身边,一见面也是不疼爱毒打自己,导致她几十年也无法跟父母建立亲密关系。
到她这一代,生了个女儿,可惜她既害怕自己的女儿像她这般痛苦,但还是情不自禁重复着女儿外婆的做法。
这样轮回,性格本不会遗传,而是自己会用妈妈怎样教育自己的做法,而轮回到下一代。
❤
关于爱情,我在蕊希的《总要习惯一个人》中找到答案。
其中一个小片段分享给你:
《爱的五种语言》中,里面写的五种语言是:赞美的言辞,身体的接触,服务的行为,礼物的馈赠,精心的时刻。
情侣各自在纸上写出两个顺序,一个是你会主动为对方付出的顺序,另一个是你希望对方为你付出的顺序。
这个测试很适合在恋爱初期做,它会让彼此应该在日后的相处中如何更好地为对方付出。
人们总是喜欢把自己定义的标准强加于别人身上,比如如何才能证明你爱我,在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思想也不同,很容易就会有我喜欢吃苹果,你却给我一筐梨,你为我付出很多很多,却从来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无论是在爱情面前,还是在跟人接触的过程中,都是认清自己的最好办法。
爱一个人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毫无保留地褪去外表的包装,把自己最纯真的一面留给他。
❤
2018年,是个清醒的一年。
为何而清醒,不再浮躁从书中找到答案。四月初参加一个读书会,会上有个问题是“你认为读书能给你带来什么?”
我没能回答上来。
但此刻,2018年最后一天我终于明白,我想说:人生所有的不结疑惑在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而且还可以发现另一个世界。世上万事万物都可以离你远去,唯有书籍装进心灵与血液混迹一起,它不会抛弃你。
以前我以为亲情爱情友情永远也不会离开,但后来才发现,人生真的就像一列火车,什么人该下站了,注定逃不过,没有人可以陪你走到终点。
在这里想举一个例:
前几天网上一位妈妈教育女儿的视频火了,话题是长得好看有用吗?
没用。
即使有倾国倾城的美貌,看得多了也会产生视觉疲劳。外表的样子20岁之前是父母给,20岁之后是自己给的。沉下内心的浮躁,去找寻一段心灵的安静吧。
❤
写下2019年计划:
1.看52本书
2.学一门乐器
3.写够20万字
4.把东野圭吾的书看完,并研究心理学
5.暑假成年之时,去江浙一带逛一圈
6.每天学习半小时英语
7.每天手写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