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章集墨海
秦帝国的转机(六)

秦帝国的转机(六)

作者: 文史迷途 | 来源:发表于2023-01-11 11:38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

    《吕氏春秋》  下

    历史没有给吕不韦这个时间,也没有给秦国这个机会。

    公元年237年10月,吕不韦因被嫪毐案牵连,被罢免大丞相的职位。这时,距离他登上秦国相位才刚刚十年,而《吕氏春秋》在秦国颁行才短短两年。

    吕不韦只能无奈离开朝堂,去往河南。他千思万虑,煞费苦心的改革才刚刚开始,便被迫中断。前路茫茫,他的未来,秦国的未来瞬间云山雾罩,阴霾密布。

    他一定想着会回来,继续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实现他的宏图大志。但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

    吕不韦罢相后,虽闲赋在家,但他和他的《吕氏春秋》早已蜚声海内,名动天下。他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和他手下三千文化精英,足以使任何一个国家风生水起,改头换面,也足以使天下时移局易,风起云涌。所以东方六国争相聘他入朝为相,一时各国使者络绎不绝,相闻于道。

    秦王嬴政知道吕不韦的厉害,如果吕不韦转投他国 ,与秦为敌,一定是秦国最大的威胁。就写信斥责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食邑河南十万户;你和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竟然自称仲父……”。将他和他的家族一并流放蜀地。吕不韦没想到自己一手栽培的年轻秦王如此冷绝无情,一再逼迫,欲致自己于死地。自己一心强秦,锐意改革也已成黄粱一梦,壮志难酬。绝望悲愤之下,饮酖自杀。

    一代枭雄,悲惨地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他改革秦国的宏图伟业由此夭折,人亡政息。他欲与时间赛跑,欲与历史对抗,欲让秦国悬崖勒马,挽狂澜于既倒的努力终成泡影。只有刻着他生命烙印的《吕氏春秋》代代流传,为后世众多明君贤臣青睐,延续着他千秋后世名的辉煌。

    吕不韦死后,年轻秦王并没有像他生前希望的颛顼对黄帝那样,谨慎忠诚地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未竟的事业。相反血气方刚的秦王完全抛弃了《吕氏春秋》的教诲和道义。又重新拾起法家这把威力巨大的双刃剑,并且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剑锋所向,秦国这辆已被利欲之火烧红的战车又开始纵马狂奔,冲向那既定的悬崖深渊……。

    这一次,任谁也救不了它!

    这一次,任谁也无力回天!

    秦国,一再错过稍纵即逝的改革的良机,衰亡的命运,已经注定。

    此后,秦王嬴政大权独揽,在法家功利的光环下,在君王无上的权威下,再也没有人敢背离法家,轻言改革。

    具有戏剧意味的是,在嬴政当政期间,儒家巨擘荀况最得意的两个弟子李斯和韩非先后入秦,并深深地影响了秦国。但是,他们不是用儒家的道义来挽救秦国的危亡,而是挥舞法家的大旗为秦国的灭亡推波助澜,火上浇油。

    李斯和韩非虽是大儒荀况的得意弟子,但他们在时代的极速变幻和法家巨大的功利面前,利欲熏心,鼠目寸光,早把恩师荀子“儒法并用,以道治国”的理念抛至九霄云外,儒家礼义之道在他们身上丝毫无存,却摇身一变,成为功利法家坚定的支持者和代言人。这对荀子来说,不啻是莫大的讽刺。

    李斯急功近利地弃儒从法,成为秦王嬴政法治天下的左膀右臂,成为法家阴险权谋的急先锋。从他阴谋陷害同门手足韩非;上书建议秦始皇“焚书坑儒”;伙同赵高篡改诏书立昏庸残暴的胡亥为帝,他身上哪里还有儒者半点的担当和道义。

    他也因篡立胡亥,放纵赵高而引火烧身,自取灭亡。从另一方面来说,他扶立昏庸无能的胡亥上位,让阴险暴虐的赵高大权独揽,祸害天下,大大加速了秦国的灭亡,他也成了秦国的掘墓人之一,这不能不说又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弃儒从法的李斯的败亡,其实就是以法起家、以法壮大、又因法而亡的秦帝国的缩影。

    预言秦国必然结局,有着远见卓识,思睿观通的荀子,也被他的两个不肖弟子连累,节操不保,一世英名尽毁,被儒家同门所不齿。牌位被移出孔庙,在儒家的地位一落千丈。还被冠以“叛徒”,“异类”的骂名,无辜为法家背了几千年的黑锅。

    ……

    公元前207年,在统一天下短短十五年后,貌似无比强大、无往不利、无坚不摧的秦帝国轰然倒塌,只历二世即亡。法家这柄以功利为刃,而无仁义为根的双刃剑为它扫荡四海,涤平天下后,也毫不犹豫地用冰冷的锋刃砍倒了它。

    正所谓成也法家,亡也法家。

    荀子和吕不韦这两个曾欲力挽狂澜,扶秦国大厦将倾的敏锐智者,终究功亏一篑,徒劳无功,渐渐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只有《荀子》和《吕氏春秋》成为历史之镜,一世世讲述着王朝兴衰成败的道理。

    唯利是图、急功近利,不修仁义、以民为器,即使在短期内取得成功,也必将灭亡!这个道理延绵千年,亘古不变!

    ————“荀子入秦”,史书上没有记载,只有《荀子》有他和秦王秦相的对话。“吕氏改革”史书上鲜有提及,只说他召集门客编撰《吕氏春秋》是为一己之私,博取名声。

    在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在以出身论正朔的时代,这两个都是被“毁名败誉”“光辉不博”的人。荀子被“徒与不众”连累。而吕不韦又因为出身商贾,又以他们眼里“不正当”手段上位,均为后世儒者文人所不齿,文墨所记皆嗤之以鼻,一贬到底。司马迁在《史记.吕不韦列传》里就视同贱小,鄙夷不屑。

    但有偏见的时代和历史掩盖不了他们的光辉,他们远见卓识,聪敏睿智的眼光;雄才大略,造福苍生的道义;锐意进取,敢为时代先的勇气 ;他们万世不朽的言论和著作,深深影响着我们民族的过去和未来。

    世间的风,终将吹开珍珠身上的蒙尘,他们的光芒,将闪耀千秋。

    本系列纯属个人看法和感受,一家之言。谢谢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帝国的转机(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qb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