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二十六 | 苏秦合纵六国,精彩绝伦的游说
上一篇讲到了苏秦的合纵计谋已经得到了燕国、赵国两位国君的认可,并已经解决了秦国进攻赵国,破坏合纵计谋的问题。不得不说,以前的谋略家,是多么了不起,他们用自己的计谋来为这个天下书写历史,也难怪司马光会在《资治通鉴》当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书写这一个过程,实在是精彩绝伦。接下来,来看下,苏秦如何对其他的诸侯国进行游说。
苏秦来到韩国,对韩宣惠王说:“韩国有九百余里的地方,有士兵几十万。而且天下弓箭、弩弓、利剑都是出自韩国,韩国是一个善于铸造利器的国家。韩国的士兵能够一次射箭百发。凭借韩国士兵的英勇,披着坚硬的盔甲,使用弩弓,带着利剑,一个人可以匹敌敌人百人。”首先,是先对韩国进行一顿商业吹捧的操作,赞赏韩国土地广大,兵力强盛。但实际上,韩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家,兵力几十万,也实在不值一提。但是为了让韩宣惠王加入合纵,苏秦便吹捧韩国。这也是《鬼谷子》当中的飞钳操作。飞钳操作,我们将在接下来,进行解释。
接着,苏秦再给韩宣惠王分析了目前的形势。如果韩国继续向秦国臣服,那么秦国必定要求韩国进献宜阳,成皋的土地。宜阳是接壤秦国的一个县,如果这个县被秦国拿走了,那么秦国则可以从函谷关出兵,直捣韩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而且,今天给了两个封地,秦国接下来也会继续要求进献封地。如果不给,则会遭受秦国的进攻,以前进献的土地相当于白费了。如果给了,那么韩国的土地则会越来越少,最终整个国家被秦国吞并。
随后,苏秦还讽刺了一下韩宣惠王。俗话说得好:“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就是说宁愿做鸡口,也不愿意做牛屁股。鸡口虽然小,还可以进食。牛屁股虽然大,但是只能出屎。以韩宣惠王的能力,以及韩国的兵力,却宁愿做牛后,这可真是羞耻。
听闻后,韩宣惠王也同意了苏秦的合纵计谋。解决了韩国之后,苏秦再来到了魏国。苏秦对魏王说,虽然魏国的土地只有千里,虽然小,但是田舍、房屋稠密,曾经到了没有可以放牧的地方。就是说,魏国的人民是非常多的,以致于没有可以放牧的土地。人民多,车马多,路上日夜都有行走的车马,络绎不绝,就像是千军万马。
接着,再对魏国的兵力进行一顿分析。苏秦对魏王说:“我认为魏国并不比楚国差。听说魏国有武兵二十万,苍头军二十万(带有青帽的军队,与正规军有区别),有奋击军二十万(勇敢的先锋军队)十万仆从。六百辆战车,五千匹战马。但是我听说,你有这样的实力,却要听从大臣的话,想着要屈服秦国。所以赵王想我来进献合纵的计谋,订立盟约,希望魏王能够明察。”
魏国也同意了。至此,已经游说了四个诸侯国,接下来,苏秦来到齐国。
首先,策略还是一样,先进行一顿商业吹捧。苏秦对齐威王说:“齐国四面都围绕着要塞,有两千余里的土地,军队几十万。谷物堆积就像是大山一样。齐国有三晋的贤才,五国的军队。进攻的时候就像是飞箭一样极速,战斗的时候就像是雷霆一样,退军的时候就像是风雨飘过。有了这样军队,打仗的时候,也不用到远远的泰山、清河、渤海等地区征兵。”
这是分析兵力的,接着则对国力进行分析。苏秦对齐威王说:“临淄城中有七万户人口,每一户家里至少有三个男子,不用到其他地区去征兵,单纯是临淄城已经有二十一万的士兵了。临淄城富有且殷实,百姓都喜欢斗鸡、斗狗、玩六博棋,踢皮球戏(闒鞠,是用皮毛做的球,一般是用来训练武士的,民间也用来嬉戏游玩的游戏)。临淄城的道路上,车辆非常多,以至于会经常发生车轮相碰的事情。人与人之间会接触到肩膀,看起来就是一座有一座的帐篷。”
这一顿吹捧下来,齐威王也开始飘了,原来自己的国家是这么强大的,那么为什么要听从秦国呢?
苏秦继续往下分析。韩国、魏国之所以害怕秦国,是因为与秦国接壤。韩魏出兵对抗秦国,不用十天就已经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要打赢秦国,那么韩国魏国也至少要损失一半的兵力,也无法守卫国家边界。如果韩魏无法战胜秦国,那么国家都会随之灭亡。所以韩魏不敢随意跟秦国作战而臣服于秦国。
如果秦国要攻击齐国则不一样,需要经过要背靠韩国、魏国的国土,经过卫国阳晋之路,再经过亢父城,车辆和骑兵都难以行走。只要有一百个人守住这条险道,那么就算有一千个人也过不了。秦国要想深入进攻齐国,也要担心韩魏在背后进攻。所以,只能够采用恐吓、虚张声势的方式,但不敢进攻齐国。
分析完成之后,苏秦则对齐威王进行讽刺,认为他不明白秦国对齐国的无可奈何,反而要从西面去向秦国屈服,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所谓放长线钓大鱼,便是如此。苏秦首先是游说了两个小国家,韩国和魏国。解决了韩国和魏国的问题之后,那么自然就解决了齐国。这是这三国的位置所决定的。而且,游说韩国、魏国相对来说,会容易一点。
最后,只剩下楚国了。于是苏秦来到了楚国,对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的强国。因为楚国的国土是非常大的,有六千余里,且有军队百万,上千辆战车,战马上万匹。储存的粮食足够支撑楚国十年的使用。这就是霸王的资本。秦国对楚国是十分担忧的,楚国强大了,那么秦国就会弱小,势不两立。”
基于对楚国势力的分析,苏秦希望楚国能够联合起来,孤立秦国。苏秦想让崤山以东的国家向楚国进贡,将社稷、宗庙都托付给楚国,整顿军队,为楚国所用。所以联合各个诸侯国,让他们割地来进献楚国,或者楚国割地进献秦国,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楚国国土大,兵力强,所以苏秦也改变了游说的策略。要想让楚国听话,则要把利益最大化,满足楚王想要称霸天下的目的。
苏秦因此成为从约长,并成为六国的国相。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功合纵了六国,而苏秦因此也登上了高位。他回到赵国上报的时候,随从的车马就像是帝王出巡一样。
总结一下,苏秦的游说基本原理。首先,是对诸侯国的国土广大、地理位置、人民富足、军队强大、资产雄厚进行吹捧,让国君相信他们有能力抵御秦国。接着,是进行打击,谴责君主放着这么强大的实力,却要屈服于秦国。最后,是提出了合纵的谋略,解除了君主的后顾之忧。
这对于大家在平时的沟通、工作上的沟通,都有着极重要的参考作用。首先,先吹捧对方;接着,指出对方的痛点;最后,提出解决方案。这一顿操作下来,很多事情都可以游说成功。
这其实也是《鬼谷子》当中的飞钳之术。可以说,苏秦这一顿游说,是精彩绝伦的。一个人,挑动六国制衡秦国,如果不是卓越的纵横家,又怎么能够做到呢?如果不是师从鬼谷子,苏秦又怎么能够做到呢?所以《鬼谷子》是一本非常重要、非常实用的谋略书。他的两个学生,张仪和苏秦,都是历史的书写者。所以,我们也要在平时的时候,多去看看《鬼谷子》,这对于工作、生活都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欢迎点击【关注】,订阅《资治通鉴》系列讲解。
阅读历史故事,学习帝王治国理政原则,指导现实生活。欢迎推荐、转发。
历史文章,可以请点击菜单中的“资治通鉴”进行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