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分界线在哪里,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无论是对是错,是按自己想做的或者觉得这样做对的方式去做。所以要讲道德,那就的从教育开始讲。
道德,受后天的影响,才有了自己的方式,跟人性还是有很多区别的。道德是后天的,就像小孩子小的时候,没有什么道德底线,因为小孩子不会区分哪些能做,只会做自己想做的,无论对错,出于对自我的忠诚。所以很多时候小孩子更容易犯一些更深层次的错误而不是大人。
随着年龄的增大,接触面变广变深,对道德这一说法有了更深体会,这个时候慢慢开始深思,处事更成熟了。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德,自己的决定其实只是个人一念之差,根本不受外界影响。所以就算做错了,那也是自己想做的。
有些人品德好,有些人品德坏,没有了分界线,按照想做的做,那是不是就乱套了。这个时候就形成了社会规则,下好定义。明确说明哪些能做的,哪些不能做,当我们做了超出预定的线的时候,内心就会不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自我指责,良心不安。
有了规律,有了走下去的方向,以至于不让自己那么迷茫。
按这样的角度讲的话,其实这些定义都是人为定的,远在古代几千年前就开始积累的智慧,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告诫后生,怎样做才是最好的。
品德的好坏就看你做到了哪个层次了。就因为这个只是一念之差,也是最接近自己内心的想法。
品德差的也无非只是想自己比想别人的多,就是说的自私的人,所以任何一个人行为没有对与错,就算做了一件让别人感到不好的事情,那也是这个人想让自己更好,或物质,或心情,这都是一个个人的自我满足。
但这种满足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所以不被很多人接受,甚至是排斥的。每个人参考着这一个标准,对于一件事的看法也偏向大众化。意思是说不是单一出现的,就像经常看到的点赞行为,就是对这件事的认可赞同,以点赞表示支持,经常都是几千上万的点赞人数,说明这些人在某些方面有了一致的看法。
这样对道德的定义也不知道对不对,也不知道是不是太过于片面性,以偏概全了,很多细节方面或许还有待我探究。
但一个人的品德总归是私有化的,是受一个人对外界的看法,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总结而来,也是最具个性化的,独一无二的存在。
只要是独一无二的人,那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是有理可证的。
既有独特性,又是大众化的,这就把人复杂化了。
品德是没有临界点的,跟很多事情一样,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时间的变化,隐藏着道德的升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