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周迅新剧《不完美的她》火爆开播,三大女神齐聚一堂,非常让人期待。
但开播几天,却遭遇口碑崩塌。
因为改编自日剧《母亲》,因此避免不了与原版相比较。
豆瓣上恶评如潮,从故事线、台词到结构,被吐槽得体无完肤。
还有很多人质疑,周迅的电视剧口碑一部比一部差,她是不是只能演电影?
说起周公子,大银幕上的那一张脸,真的灵动极了,难怪黄磊会说她是“精灵”。
高晓松也多次褒奖她的演技,称赞她未来会是伟大的艺术家。
但最懂她的导演恐怕还数李少红,她说:周迅是通过恋爱和演戏,来认识世界的。
没错,周公子从一开始就是为了爱情来到北京,凭借着天生演员的脸蛋和演技,很快便闯出了一番天地。
但在感情上,却始终是一种飞蛾扑火般的姿态,也许杜拉斯的那句话非常适合形容她: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一蔬一饭,他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爱与被爱,才是周公子心底的最深最原始的渴望。
不过月满则亏,太在乎反而更容易得不到。
对于周迅的前任,全网人民估计都能如数家珍了。
但有一位,可能很多人并不大熟悉,就是贾宏声。
01
贾宏声是谁?
用他自己的梦来回答,也许是最贴切的。
“我常做梦看到一条龙,它盘在屋顶上,两只眼睛死死盯着我。
龙:你是谁?
我(贾宏声):我是贾宏声。
龙:贾宏声是谁?
我: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个演员,热爱摇滚乐,爱列侬和罗伯特·普兰特,曾经想成为一个有名的演员,也想组建一个伟大的乐队。
龙:你什么都不是,你就是一个人。你爱吃面条和鸡蛋,爱穿时髦衣服,可以给影迷签名,也可以哭,也可以笑,受不了的时候还可以求人。你只是一个人。
这是贾宏声常做的一个梦,梦里龙会这样与他对话。
或者说,这是贾宏声对自己的一个认知。
他热爱表演,视列侬、鲍勃迪伦为精神偶像。
他最出名的两部戏,一部是与周迅合作的《苏州河》,另一部则是仿纪录片式的故事片《昨天》。
02
贾宏声的父母都是吉林四平地方剧团的话剧演员,他18岁考入中戏,与巩俐成为了同班。
大学时期便领衔主演了李少红导演的《银蛇谋杀案》。
长相帅气,演戏颇有天份,如果不是吸毒,贾宏声的未来可以说是星光璀璨。
在最好的年纪,他与伍宇娟相识相知相爱了。
伍宇娟又是谁?
她与贾宏声是同班,在1988年,刚大三的时候接拍了一部很“出格”的电影《疯狂的代价》。
在那个连牵手接吻都要羞涩难当的年代,这部电影已经涉猎了更加大胆香艳的画面。
伍宇娟也一跃成为当红明星,23岁便获得金鸡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一个是英俊小生,一个是当红小花,郎才女貌,十分般配。
可就在1992年,贾宏声却染上了毒瘾。
原来,他疯狂爱上了摇滚乐,迷恋约翰·列侬。
对于这些先锋艺术家所附带的产物“毒品”,贾宏声也一并接收了。
从此,他活在清醒与糊涂之间,愤怒与颓废之中,时而歇斯底里,时而绝望低迷。
贾宏声的父母远道而来,专门照顾他,帮助他戒毒。
伍宇娟运用药品治疗、精神鼓励、情感安慰等各种办法,甚至跪在地上哀求他戒毒。
但毒品的腐蚀力量真的超出人的想象,伍宇娟用尽一切办法依然只是失望,1994年10月,她最终离开了贾宏声。
03
1998年,贾宏声搭档周迅主演了娄烨执导的文艺片《苏州河》。
在片中,两人在上海那条肮脏污浊的苏州河里,上演了一段双双殉情的凄美爱情;
现实中,气味相投的两人也彼此吸引,相互依恋。
彼时的周迅,不过25岁,还没登上神坛;彼时的贾宏声,刚过而立之年。
他们像两头小小的困兽,挤在一起相互温暖,却注定无法拯救。
因为,他们是一类人。
一年多以后,两人便结束了这段恋情,不过,这应该是贾宏声最为快乐的一段时光。
04
继《苏州河》两年后,贾宏声本色出演了一部仿纪录片的电影《昨天》。
张扬导演、一部以贾宏声自己为原型的片子,讲述了贾宏声在亲人朋友以及自己的努力下,如何戒毒成功的故事。
片子中的主角几乎全部由现实中的本人出演,包括贾宏声的父母。
网络上对这部片子有这么一个评论:
他将自己最血淋淋的私密内心赤裸地剖开,任由镜头“贪婪”攫取他的痛和泪,这在华语影史上绝无仅有,或者,《昨天》已经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次亲手割断前尘的救赎。
没错,这是一个救赎的故事,也是一个寻找生命意义的故事。
在这部片子中,你将会看到一个无比真实的贾宏声。
他的痛苦、他的迷茫、他的固执、他的偏执被撕开来完全暴露在每个人眼皮底下。
贾宏声戒毒期间,常与父亲坐在高速公路的天桥下发呆。
父子俩有时喝上几口啤酒,但相对两无言。
他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白云缓缓从头顶掠过,凝望着被蓝天拥抱的风筝,念起他最爱的乐队披头士的歌词:
当我身处困境,
它来到我身边,为我指引方向,顺其自然。
当我置身黑暗的时空,
它站在我面前,为我指引方向,顺其自然。
所有伤心绝望的人,挣扎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答案,顺其自然。
……
也许在这歌词中,他看到了自己的矛盾。
他渴望改变,却又无力改变,一切只能顺其自然。
对这世界也好,对自己也好,他都是无力的、懦弱的、苟且的。
只有在那喧嚣的摇滚乐中,才能找到一种宣泄与认同。
贾宏声不想与这世界苟合,但又无法改变现状。
他找不到接纳自己的那条路,也找不到与世俗和平共处的那条路。
当他看着马路上面无表情、形色匆匆的路人时,贾宏声突然歇斯底里,他大骂着“傻Boy!都是傻Boy!”。
因为他突然意识到,他的人生也跟所有人一样。
一日三餐,四季奔忙,最后殊途同归。
到底活着为了什么?我是谁?
贾宏声的心中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虚空。
就像《圣经》传道书里所写的那一句经文:
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这是犹太国王所罗门,在享受尽世间一切荣华富贵以后,发现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不能长存的。
这也是贾宏声的迷惑。
名利,非他所追求,找寻生命的意义,才是活着的终极答案。
他找不到,他只能像个疯子,冲着行人怒骂,朝着街道大吼,然后,毒瘾袭来。
一切,依旧无计可施。
他痛恨自己为何不是列侬的儿子,质问父亲:
“咱们家有欧洲血统吗?你是农民,你为什么是我父亲,你为什么是农民?”
年迈苍老的父亲在他的训斥下,卑微地垂下头颅,他的声音依然回荡在屋子里:
“你们从来就没活明白过!我今天就让你们明白什么叫活着。”
话音还未落,一巴掌狠狠地甩到了父亲脸上。
在父亲惊愕心痛的眼光中,贾宏声跪倒在地:“你是我爸,今天我打了你,我给你磕头!”
在精神病医院里,医生问他是谁,他说“我是列侬的儿子,从伦敦而来。”
通过治疗后,贾宏声出院了。
他能安静入眠,自言自语道“我就是个普通人”。
我最喜爱的是他在一片夕阳之下,骑着自行车张开双臂的那一画面。
他脸上写满渴望,张开双臂想像鸟一样自由飞翔,但现实只是人间烟火。
影片最后,那一天是他的生日,房间新刷了漆。
他买菜回家,妈妈问他是否服了药,他微笑回答已经吃过,音乐响起,岁月静好的样子,影片结束。
2010年7月5日下午,贾宏声再次像鸟儿一般张开双臂,但却是从家里一跃而下,结束了年仅43年的生命。
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坠楼时,他的父亲就在楼下,当看到儿子身亡时,他脸上看不到悲喜,只是一直呆呆地坐着。
直到天色擦黑,灵车驶入小区后,老人才缓过劲来,趴在车玻璃上往里看,神情哀伤。
也许,父亲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这位被导演张扬冠以“中国病人”的贾宏声,最终,还是没有找到那个答案。
有人能给他拍纪录片去拿奖,却没有人能治好他。
作者:拾柒姑娘。500w爆文作者,会摄影的长腿姑娘。三分八卦,七分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