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身边离职的人越来越多。
朋友圈,时不时看到好友吐槽工作、过几天旋即辞职的动态。
同学聚会,大部分人都有换工作的经历。
说起前公司、前前公司,每个人都有倒不完的苦水。
根据领英发布的一份工作趋势洞察,人们的在职时间呈现出随代际不断递减的趋势。
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4年才换,80后是3年半,但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在职7个月就辞职。
换工作是因为人们有更好的机会吗?
朋友小A曾发朋友圈:没有兴趣没有追求没有盼头,无聊的工作变得越来越无聊。
是的,辞职可以仅是因为无聊和不喜欢了。
但换了新工作后,会稳定下来吗?
不会的,当你换了一份工作后,你有很大概率换第二份、第三份,甚至第四份工作。
因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让“我们”觉得不如意。
日本有位学者研究了日本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他发现第一份工作最长可以影响一个人未来十年的就业状况。
那是工作决定了我们吗?
No,是我们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我们。
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01
“不为清单”
世界就像一个大迷宫,有人找到金矿,有人跌倒在台阶上。
频繁换工作的原因固然有时代原因,但还有一方面是“我们”面临林林总总的选择,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做什么。
人们的前方有太多不确定,人生的道路有太多未知。
许多人茫然失措,既要这个又要那个,逐渐丢失了最初的那团火焰,甚至丢了工作的动力。
孤独、害怕、彷徨、逃避、破碎……
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概念时代,关于人生的不确定性更加凸显。
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该如何用有效的人生算法获得收益呢?
有人给了我们答案——段永平,一个被誉为比马云还厉害的大哥。
他16岁考入浙大,曾花62万美元拍下与巴菲特的午餐。
他创立了小霸王,是步步高、vivo、OPPO的幕后大佬,还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早期投资人和导师。
在一次斯坦福大学的分享中,他透露了自己成功的秘诀:
“Stop Doing List(不为清单)。”
什么意思?注意,重点来啦——
做对的事情“要落实在不做不对的事情上”。
做对的事情“要落实在不做不对的事情上”。
做对的事情“要落实在不做不对的事情上”。
也就是说,对的事情要坚持,错的事情马上就要改。
比如抽烟,很多人不戒烟不是因为不知道它不好,而是抵抗不了短期诱惑。
高手是能够管住自己的人,高手聚焦重点。
02
“最小有效量”
有一本书近几年刷爆了健身圈,《每周健身4小时》。
作者蒂莫西·费里斯提出“最小有效量”的概念:用最小的量就可以达到一个你想要的理想结果。
他举了皮肤的例子,如果想晒出古铜色的皮肤,15分钟就是一个“最小有效量”。
正常人在阳光下暴晒15分钟,体内的黑色素就有反应了。
若超过15分钟则完全是多余甚至有害的,人们可能会被晒伤,或者引起日光过敏。
在健身房没日没夜的练、为提高分数,一天花16个小时去学习、捡到芝麻丢西瓜……这些“用工”殊不知是最大的无用功。
被晒伤的皮肤,需要几周甚至更多的时间来恢复;浪费的光阴岁月,让人徒然感慨:“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复返。”
在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分清事物的轻重缓急,我们需要精细化管理增大成功概率,我们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03
“只做一件事”
电影《城市乡巴佬》,曾获得了1992年64届奥斯卡金项奖,主人公米契得到了牛仔领队老柯的启示。
老柯说:“人生的秘密就是只做一件事,就一件。只做一件事,其他的事都不值得一提。”
只做一件事,你能做到吗?
股神巴菲特是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他一生专注做的一件事就是:寻找价值低估资产,然后介入并持有。
如何知道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呢?教你一个方法:
找出自己最想完成的25件事情,然后挑选出5个,最后找到唯一。
巴菲特一辈子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自己另外那20个目标;
芒格说如果想帮助印度,先考虑不去做那些会伤害它的事情;
乔布斯、扎克伯格甚至不想在穿什么上花时间,永远只穿一套标志性的衣服。
你不知道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不知道如何选择,在于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该做什么。
通过“不为清单”,你知道了做对的事情要落实在不做不对的事情上。
现在,请你写下唯一。
认识自己,and change the world!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