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和他们的讽刺

作者: yBMNwE | 来源:发表于2017-12-28 21:17 被阅读45次

    最近在看一本叫做《小世界》的书,里面一位意大利女教授评述黑兹利特说:“哦,英国人和他们的讽刺!你永远搞不懂他们的真正意思。”

    《小世界》( Small World by David Lodge) 上海译文 2007

    这是David Lodge “卢密奇学院三部曲”的第二部,也是最出名的一部。剩下两部分别是《换位》和《好工作》。 和那个马孔多镇一样,卢密奇是作者虚构的一个英国城市(许多人认为其原形便是伯明翰)。这座城市有一所叫做“卢密奇学院”的大学,绕着它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个虚构的小世界里有很多真实,但是也有很多假象。比如希思罗机场真的有一个地下小教堂,但是利默里克从来没有过大学。(这本书的主人公之一珀斯,来自“利默里克大学”)。

    我是很讨厌书籍腰封的,不过这本书的腰封,倒是没那么令人不快,甚至,那上面说的话居然很对。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编辑说,这本书像是英国版的《围城》或《儒林外史》。的确也很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中国式的幽默换了英国式的讽喻,效果更加黑色。

    整部小说,就是写学术圈子里的文人们怎样在各个研讨会之间穿梭来去,明争暗斗,争权谋利,欺世盗名,还不时弄点花边新闻出来。那些衣着整齐,拿着学校的资助款堂而皇之地坐在飞机上满世界穿梭的学者们,不仅是英国人,还有意大利人,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他们讨论着各种各样的题目,从世界的一段飞到另一端。但是,从纽约到巴黎到伊斯坦布尔再到东京,在各个研讨会里出现的,无外是那几张熟悉面孔。这个世界当真是个小世界。

    英国式不动声色的讽刺被作者用得淋漓尽致。一个美国学者作关于脱衣舞和阅读之比较的论文,站在台上一本正经的追溯脱衣舞的古典传统,最后提出了那个令我很是欣赏的理论:舞女挑逗观众,正如文本挑逗读者,我们不应费尽心机的去掌握文本的真正含义,而应该从挑逗中获取乐趣。

    或者,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意大利女教授,不仅家财万贯,还有SM癖。似乎作者笔下除了那个处男主角之外,所有的学者文人,都是衣冠禽兽,光鲜外衣和高深谈吐下的用心不一会就会被摆上台面。而一心追求爱情的男主角,也和方鸿渐一样,稀里糊涂的当了大学讲师,还不知道结构主义为何物。

    这本书由于写文人轶事,用了大量西方文学的概念来说事。虽然看上去玄乎,不过译注非常之赞,很准确又很详细。虽然书很厚,不过读起来不怎么累,看完倒是很容易的,消化英国人的闷骚笑话倒需要时间。

    《10又1/2卷人的历史》(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 1/2 Chapters BY J Barnes ) 译林 2003

    这本书,是意外收获,也是意外的好看。整本书用十个短篇小说,和一篇关于爱情的随笔(所谓半部),来展现人的历史,从诺亚方舟到宇宙飞船,用各种不同的人/或动物的视角来描写。

    这是一部成功的野心之作。

    作者朱利安 巴恩斯讽刺的味道比大卫 洛奇更辛辣,也更后现代。

    在十篇小说里,他调动了各种诡异的表现手法,利用了各种视角,独白,旁白,法庭文件,甚至注释都被他拿来作文章。叙述者从偷渡上诺亚方舟的七只木蠹,到旅游轮船的客座讲演者,还有贝藏松地区居民控告木蠹的法庭文件,以及海难的遇难者。有时候在同篇小说里她也会变换视角来叙述,或者在一篇小说里写三个故事,弄得人不知道究竟谁叙述的历史才是真实,不过这也是作者的用心所在。

    诺亚方舟,木蠹,和一句话是贯穿全书的三个意象。

    诺亚方舟变换着不同的形式出现,第一卷里是诺亚家的船队,接下来便成了海上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油轮,又变成了主教的宝座,一个女子的独木舟,法国护卫舰美杜沙号和籍里柯的名画“美杜沙之筏”,泰坦尼克号,鲸鱼,圣路易号以及各种奇怪的东西。它与死亡和爱情处处关联。

    至于木蠹,它们在第一卷,是叙述者,到了第三卷,成了法庭上的被告,之后,它们的影子几乎出现在每一篇小说里,代表着除了上帝之外的力量。
    而那徘徊不去的一句话,是诺亚把动物们放上方舟时的标准“区分洁净的和不洁净的”。这句话被木蠹们解释为:“洁净的就是可是杀来吃肉的,不洁净的就是不能吃肉的。”而犹太复国主义者,明显有着不同的看法。

    这部小说,放了更多的英国式香辛料进去。叫人不用想,就微笑。比如木蠹说:你该不会真的相信那蛇的故事吧?那不过是亚当的黑色宣传。比如用古典的,铺排的华丽词句来写一篇诉讼律师为木蠹的辩护词。比如“上帝把所有的牌都抓在手里,不管玩什么都是他赢。既然碰上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你什么也说不准。”

    更加讽刺的是,全世界的评论都承认巴恩斯的后现代风格,可是只有他本人从来不曾承认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英国人和他们的讽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cb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