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杰说
前几天刚读完一本书,意犹未尽,今天又快速地翻阅了一遍。
一本书值得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读上两遍,应该不会是一本很烂的书;值得写一段书评的书,也肯定是有一点内容的。
书是借朋友的,明天要还她,所以连夜赶着把书评写出来了。这也验证了那句著名的话:书非借不能读也。如果是自己的书,不着急看,也许一拖就是几年后了。
书的名字是《享受人生:我的生命美学》,作者李银河。

在我的大脑中,李银河好像一直是以王小波遗孀的身份被定位的,也与女权主义和女强人,敢说敢做和惊世骇俗联系在一起的。
前几年,李银河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总是极易引发各种话题,曾被贴上“先锋斗士”、“敏感话题女神”和“年度疯神榜冠军”等标签。
2014年,被爆出与同性爱人“大侠”同居17年,更引发轩然大波。
李银河,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著名社会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后,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
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30人。
2012年从中国社科院退休后,隐居乡间和海滨,专心读书写作。
听听就令人害怕的女人。
此书就是这期间的随笔感悟。
没想到这本书竟然写得如此温情,彻底改变了我以往对她的印象。书中的一些观点,更引发了我的共鸣。
可见,了解一个人有多难。
享受人生,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全书共分5章:
有幸遭遇爱情
自由与快乐
退隐与独处
欲望与解脱
自由的写作
李银河写道: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是我超级向往的人间天堂。

什么是生命最基本的事实呢?人们从出生到死亡,就像一个匆匆的旅人,一直在默默地赶路,常常头也不抬,有时眼都不睁,就从起点走到了终点。到临死时,我们不由自主地扪心自问:我活过吗?我真的活过吗?
因为害怕这一回答是否定的,所以梭罗故意来到了瓦尔登湖畔。
嗯,同感,明天就重读《瓦尔登湖》,重温一下《瓦尔登湖》的清澈梦幻。
且看李银河对快乐的看法:
我把人生的目标定为两项:身体的舒适和精神的愉悦。健康对每个人的重要性自不必细表;从建立功勋角度考量,只追求快乐似乎是胸无大志的表现,这样的人生目标一点也不励志。
我记得约翰·列侬说过的一段往事:
五岁时,妈妈告诉我,人生的关键在于快乐。上学后,人们问我长大了要做什么,我写下“快乐”。他们告诉我,我理解错了题目,我告诉他们,他们理解错了人生。

快乐有高下之分。按照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理论,生存和安全需求的满足只带来低下的快乐,归属和尊敬的满足带来中等程度的快乐,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则带来高尚的快乐,甚至是所谓的“高峰体验”。
所以,把人生的目标确定为精神的愉悦也不是一个很低的目标。
最后,无论是否快乐,一个人的生命从宏观角度看是无意义的。既然无意义,那么怎么过也是一辈子。与其在痛苦中煎熬一辈子,不如选择一个快乐的人生。
快乐才是人生的最终价值。
一个喜欢权力的人,每天追求权力对他来说就是快乐的,而失去权力就是痛苦的;一个喜欢金钱的人,不断增加的金钱的同时,也增加了他的快乐。同样地,喜欢出名的,刺激的,情色的,安逸的,美食的生活的人,他所追求的快乐也是不同的。
金庸曾在《艺术人生》节目中,讲述了一段关于对读书的看法。
主持人问:“您写了一辈子书,您怎样评价读书?”
金庸回答:“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主持人又问:“如果有十年时间让您重新选择生活,您怎么选择?”
金庸答:“如果这十年中,一种是让我坐牢,但给我书看;另一种是我有自由,但不让我读书,我选择第一种——在牢中读书。”
能够每天读书就是金庸最大的快乐。

李银河用叔本华的“钟摆理论”来解释自己的写作: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满足时陷入痛苦,在需求已得满足时陷入无聊,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
在一切物质需求已得满足的境况中,能够继续自己对于爱与美的不懈追求,终身不必陷入无聊境地,这是对人的一个极大挑战。
对于李银河来讲,在自由写作的过程中,自己就是一个哥伦布。
在书中,她写道:我喜欢自由的写作,写作是各种人生乐趣中最有趣的一个,写作的乐趣来自生命的冲动本身。自由的写作就是涂鸦,就是蒙田意义上的自说自话。不为卖钱,不为出名。只顾自身的感受,写作成了目的本身,为写而写。我的写作很可能在他人看来不是个东西,但那是我的生命,我的时间,我的痛苦,我的快乐。我早已乐在其中,这就足够了。
真正快乐的人生是不断关注存在的人生,时时刻刻悉心体会美与爱的人生,是不断回归自我和审视自我的人生。在关注、审视的过程中,看自己有没有体验到生之愉悦,体验到何种程度。
李银河在《最后一天与第一天》里的一段话使我看到了一个超级热爱生命、享受人生的女人:
我要每天做我最喜欢做的事,听令我精神愉悦的音乐,看令我精神愉悦的电影,读令我体会到美、快乐和感悟的书,去爱一个人和被一个人爱,感受那种刻骨铭心的激情,那种自由奔放、无拘无束、无边无际的激情。只有这样,我才能在我的30000天即将结束时,坦然面对最后的日子,并毫无遗憾地离去。
李银河又写道:人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人生因而也是千姿百态的。我喜欢的是安静的、快乐的、充满激情的人生。
比起热热闹闹,我更喜欢安安静静。一个人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在生活能够自理的年头,宁愿躲开众人,一个人独往独来。每天从早到晚,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个人吃,一个人睡,一个人写,一个人读。没有打扰,没有限制,没有规则,完全随心所欲,自由自在。
比起郁郁寡欢,我更喜欢快乐安适。既然人生没有意义,既然人只是在这个地方存在几十年,然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抑郁也如此,快乐亦如此,何不就选择快乐?每天看看小说,看看电影,有时甚至可以看看好的连续剧,沙里淘金似地从里面找出一些美和智慧,会心一笑,自得其乐。
比起平平淡淡,我更喜欢激情澎湃。我愿意让自己的心经常处于激情状态。写作是充满激情的,有时是战斗的激情,有时是追求美的激情。交友也必须是有激情的才交,如果心中波澜不惊,寡寡淡淡,那还不如一个人呆着。
总之,我对自己目前的生存状态非常满意,它既安静快乐,又充满激情。就这样活着,一直到死去吧。
李银河的这本书,适合在深夜里静静地读,偶尔读到一两句同感的话,会心一笑,如同遇到多年的老友一般,一种温馨亲切之感油然而生;同时感叹人生之快乐短暂,怎能够不去好好地享受呢?
(完)

如果喜欢,点赞就好;
如有兴趣,关注即可。
您的一点爱心,是对阿杰说莫大的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