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佳老师分享的吴教授的那个案例,让我感到震撼。“你选择了被伤害,可不是我伤害你哦。”哇塞,发现,其实很多时候,真的是自己的超级多的内心戏,把自己的很多能量给内耗了。其实,我们都是可以有选择的,我可以选择不被别人的一句话击倒。
2)关于生命成长动力这一块,感触也很深。生命的本质是变化,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处于不变的状态,比如总是打游戏,或者总是和家长对抗,那一定是家长对他做了什么,让他固着在那里了。孩子拿所有的精力都在和家长跟中对抗,他哪有时间去向上向前发展自己呢?
还有,今天刘佳老师讲到的,所有的亲子关系,都是自己和妈妈的关系。回想到我昨天那个案例,我的那几个反问的问题,不断地和孩子去确认,其实就是在和孩子较劲,好在我觉察到了。所以我需要做的是重新去找一个展示自己生命动力的方法,而不是在那和孩子较劲。
同样的,我们要相信孩子,只要不对孩子做过度的干涉,孩子的生命动力会随着他的成长而展现。
3)爱骂人的这个活动,也给了我一个新的认知。原来我们要解决的不是要不要骂人的问题,而是到哪里去找垃圾筒的问题。发现孩子真的就像老师说的那样,这些新的认知给他们,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而不像我们成年人,需要先解构,在重构。当我把这个问题,问我们家孩子的时候,小家伙说:在自己心里想象一个垃圾桶,把垃圾像放屁一样放出去。真的是还蛮意外的。
4)然后老师无意中给到蒋瑾的一句话,“因为你被掌控长大的,所以不自觉地就用这个方法”对我也有触动和反省。因为我也是被控制长大的,在生活中也会经常无意识地想让孩子听我的,只是以前不愿意承认罢了,至少现在看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