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有道乐读为女儿报的试听课,里面有老师谈到阅读力的问题,我觉得还蛮有收获,所以整理出来了。

首先我们从阅读大背景来看,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人才评估计划PISA,对全世界平均15岁左右的学生学习水平做了综合测试,包括中国在内65个国家参与了测评,PISA评价值包括三个纬度,分别是阅读,数学,科学,阅读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新课标的要求也逐渐增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也增多!


另外,高考对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也明显增多。

而我们国内其实家长这些年对阅读也越来越重视,可是一些无效阅读却屡见不鲜。
下面是一些阅读常见误区。

这里老师讲了一个妈妈的故事,下面这个图是北京一个妈妈在孩子幼升小面试时做的准备,可是令她没想到的是她的孩子落选了,而且评委老师还告诉她,她的女儿根本不会阅读。

所以像这样就是无效阅读的典型类型,也是很多妈妈踩的坑。


很多家长总说孩子没有阅读兴趣,其实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切入点引导孩子,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从兴趣出发,哪怕孩子只爱动画片,我们也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绘本和漫画,以阅读的方式呈现出来,要让幼儿觉得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且书里面有他喜欢的东西,这样就容易多了。
同时,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书籍题材和家长讲的方式是否有趣?是否有耐心,这些都是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因素,而不是一味指责孩子坐不住

第二个误区就是家长为幼儿买了很多书,却没有互动,只让孩子机械式读完,也没有检测和输出孩子是否理解,有的呢还过于着急,强迫孩子认字。
认字在孩子一年级后系统学习,而阅读只是认字的一个途径,并不是阅读的全部,阅读应该是重于认字的。
学龄前幼儿家长主要是帮助幼儿培养阅读习惯和兴趣,同时帮助幼儿理解。


误区三就是家长不要急于让幼儿自主阅读。
下面是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阅读能力,大家可以参考。

自主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阅读兴趣和习惯——无识字障碍——自主阅读(自我思考和共鸣)。

那么什么是有效阅读呢?主要有以下五个阶段,不同年龄段,阅读目标也有所不同。

(1)
对于3、4岁的小朋友,很多家长提问的方式和内容都不对,小朋友怎么会愿意回答呢,更别说达到我们该阶段的阅读目标。比如,直接问3岁小朋友阅读后有什么感受或者直接让3岁小朋友复述整篇故事,这样的提问和要求都是超纲的!
(2)
5、6岁的小朋友,除了要了解完整的阅读内容外,还应该去深入学习文本的教育意义和拓展知识,并且开始养成规律阅读的习惯。
(3)
到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应该完全具备学习系统阅读方法的能力,对自己阅读的内容有所思考,并且可以运用相对高级都方式做好阅读输出,比如演讲、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者看图写话等方式。

就像有道里面的一个绘本章节一样,有起因,经过,结果,类似于我们小学学习文章的三要素,把线串起来,就容易许多。

下面这个有道的输出方式也不错,就是让幼儿画这个维恩图,帮助理解!都是不错的选择。

下面我聊一下我觉得有效阅读的一些方法:
1.建立联系,就是当孩子读绘本时,与孩子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就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其中的故事,便于理解体会人物心情。
2.角色比较,比如《爸爸商店》这本书,可以把旧爸爸与三个新爸爸,比较,从而知道旧爸爸到底哪里好,也更容易理解故事中的小男孩为什么到最后要换回自己的爸爸。
3.注重引导,包括“看(图片),想(启发),听(感受),说(创编故事),动(角色扮演),玩(听读游戏,字图配对,指偶表演等)
运用这些方法,让幼儿成为阅读的主人,变被动成主动,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实现阅读能力自我提升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最后送一句谚语,一起共勉。
leader is reader —— 领导者一定是阅读者。
亲爱的,让我们开始阅读吧!加油!
注:图片为学习中所引用,如侵立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