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太需要科学地应用科学管理原理了

我们太需要科学地应用科学管理原理了

作者: roytea | 来源:发表于2023-05-17 17:05 被阅读0次
科学管理原理 封面

第一次理解与应用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是从学校毕业之后。

那是一家数万人规模的玩具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对我们进行了标准工时、工艺工序方面的培训,并让我们协助其完成动作分析、操作方法培训与实际效果反馈等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动作,如何培训员工,如何对使用与优化工具,如何编写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

这些在很多人看起来与只与生产相关的技能,为我后来的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掌握了科学管理的原理,在对其他岗位的设定、工作分析、绩效指标设定、流程优化、工序改进,甚至是人才胜任能力标准等方面,都有极大助益。

这些年,不少管理学者对泰勒的科学管理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甚至认为,现在这个时代还在采用泰勒的管理方法,是非常愚蠢和可笑的。每次听到这样的声音,我都在思考:这些所谓的大师,他们真正了解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吗?他们认真读过这本书吗?这不?前几天和一位生产界的牛人在微信里聊天时,他又深恶痛绝地狠批了泰勒。说泰勒方法是压榨人的机器,说泰勒的所谓科学管理其实是对人性的摧残云云。

或许是自己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中受益比较多,也或许时自己可能真正理解错了。于是,我又把《科学管理原理》[1]找出来,一字一句地全文通读了一遍。读完后,我不想再理会他们的批评和指责,只把我自己的理解写下来,权当作是读书笔记吧。

1、对事态抱持科学攻艰的精神

泰勒为了达到改进工作效率的目的,先后在几家钢铁厂和金属加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在他之前,工作方式与方法一直都存在着,但没有任何人用科学的思维去思考这些事情。人们多数认为“存在即合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矛盾的对立体,互相依赖又互相制衡,共同将博弈游戏进行下去。这种博弈游戏其实是一种零和游戏,不利于双方的对话,更不利于双方的成长与发展。

在泰勒着力研究科学原理之前,工厂普遍存在的管理模式就是计件。说到计件,这可是种相当古远,甚至到现在很多工厂仍旧在努力追求的管理模式。计件的表面好处很明显:

1)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2)多劳多得,显得既公平又合理;

3)管理难度低,只需要将任务分派清楚,然后坐等验收即可;

4)效率提升明显,便于控制成本。

泰勒能从大家都认为合理的现状中发现问题,并全力以赴地去研究、探索、分析、改进,他得出的结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没有他的理论,福特模式和丰田模式可能会晚些时间才能现实。

遇到问题抱怨和批评是件非常简单的事,但这样的做法再多也无益。面对问题和困难,潜心去研究,去攻艰,去解决它,这种精神才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实干的人不屑于嘴炮和键盘侠,而是具备泰勒一样的攻艰精神,将他人的风言冷语置之度外。

2、要做成一件事,首先方法得科学

在这个躁动的时代,我们习惯于走捷径,总想到“弯道超车”,总想到通过搞关系把事情办成。并且,大家都认为这样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这种思维会将我们带上另短视之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短期来看,我们获益颇丰,但长远来看,我们是赢得了现在,输掉了未来。

现在资本家和投资家们常常谈到的一个话题:营商环境。他们对此喜忧参半。喜的是,营商环境不好,他们有钻营突破的机会。忧的是:营商环境不好,即使现在成功了,未来的不可预期性会让人随时保持恐慌感。

泰勒看到了计件制的风险和漏洞,正如我们现在的“弯道超车”,他认为,这种捷径思维有风险:

1)零和博弈:员工为了多挣钱,全力工作,提高短期的收入。管理者为了控制成本,不断调低单价。结果是员工不再全力以赴。员工不能挣更多的钱,企业也在员工心目中失去了信誉。

2)不健康:因为缺乏科学的动作分析和工具使用分析,员工如果长期拼命工作,对自己的身体不健康,机器和工具的耗损也比较大。

3)质量不可控:员工为了增加收入,管理层为了降低成本,必然导致质量的可控性受到一定影响。在计件制的企业里,质量合格率达到一定幅度后就很难再突破,就是这个原因。

4)思维定式不利于发展:计件制的最大弊端在于其思维定式—无论对员工还是老板,对管理者还是资本家,都着眼于简-省,从而在管理和过程中缺乏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这种思维定式对企业发展、员工发展都不利。

泰勒在26年间,仅对切割金属工艺与方法,就进行了3~5万次的试验,并都做了仔细的记录。我们要做研究,就要对过程进行反复的试验,并对每一个动作、过程做详细的记录。没有这些试验和记录,我们就没法复盘与改进,更不可能有沉淀和传承。

这让我到很多企业的经营分析会。每个部门平常的报表、信息数据都不准确,月度的经营分析会上的信息何以精确?这样的经营分析会开完就开完了,后续的改善更多就都是流于形式。试想,这样的方法和这样的思维,能成事吗?

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提起: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高质量的科学成果,而西方国家能有?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对待事情抱持的持续试验精神和详细的过程记录。试验精神我们一直都很厉害,尤其是炼丹方面。但详细记录却极为罕见。

吴军在《全球科技通史》[2]中反复提到,一项科技要有所突破,有三个基本因素:第一、从事研究的人有较高的科学素养;第二、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试验;第三、对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分析。泰勒之所以能有科学管理原理这种成就,其实也正如吴军提到的,具备了较高科学素养,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并做了详细的记录与分析。

3、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实际应用

对泰勒科学管理原理进行总结提纯,如下:

第一,选取样本,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度调研,从而获得经验和方法的提纯。

第二,将工具的开发和作业方法进行结合,持续进行试验,获得可复制的方法。

第三,选对人,然后对相关人员(从管理人员到作业人员)按照新方法进行持续的培训。

第四,对以上三点形成良性的机制,发挥团队和组织的优势与价值。

下面,我用自己的话将其分步骤说明一下。

第一步,选取优秀的样本,对成功因素进行提取分析。

无论是作业人员,还是工程技术人员,甚至是销售人员,我们都可以从成绩最好的那些人着手,分析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员工,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将这些素质全部列出来,形成一个集合,然后通过多轮分析与筛选,去掉干扰五项和无效因素,成为我们今后招聘、录用类似人才的基本参考。

选取优秀样本的数量不太能少,一、两个不具备参考价值,少则三、五个,最好是十到二十个之间。但因为环境因素和条件限制,最少不能少于三个,否则获取的信息可能会有偏差,有偏差的信息成为标准后,对结果会产生不良影响。现实中,我们企业内部优秀样本不足时,可以联合几家企业共同来推进这个项目,既增大了优秀样本数量,又可更好地纠正偏差。

在获取了这些优秀样本之后,与其进行一对一沟通谈话,把他们的工作方法、工作步骤、处理问题的方式、行为、语言表达、运作等详细做记录。最好用采访的方式对全程进行录像,最少也要做全程录音。这些基本工作是标准制定的重要条件,这方面我们不能偷懒。

接下来,就是全程跟踪拍摄、观察记录,验证优秀样本人员的采访信息。每天记录下来,需要将其输出成文字、表单与资料,与之前的信息进行逐一对照。这个过程最少需要持续一周至一个月的时间。我以前在生产工厂时,一般对作业人员这个过程就持续半小时,最多一小时。因为生产作业人员的工作相对简单,并且当时的认识也不足。对于技术、质量、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人员,这种记录的时间需要足够长、足够多、足够详细,后期所做的分析才更科学、更有价值。

第二步,对优秀样本使用工具进行分析,使其规范化、标准化。

用第一步类似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优秀人才使用工具的方法、步骤、动作和效果、质量。同样的工具,不同的人使用的方法不同,达到的效果差距就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参考行业优秀的作业方法,必要时可借助第三方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规范化、标准化地使用工具,不是为了追求完美,而是追求质量与效率的平衡,达到行业中等偏上的水平。尽最大可能地不出错,不返工,一次就做对。对工具使用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还能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不同的作业人员、不同的作业方式下使用没的工具,采取不同的方法来作业,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质量和效率,降低对工具的损耗,发挥出工具的最大价值。

胡光书在他的《精益管理实战课》[3]中多次提到返工的浪费,其实就是第一步、第二步的缺失所导致。

在这一过程中,泰勒甚至和他的团队共同开发出了很多新的工具,将生产效率提升了3~10倍。我们如果有能力和条件,也可以开发新的工具,条件不允许时,可以向第三方寻求协助,提出需求,让他们帮助开发工具。新开发的工具需要反复试验、修正,试用,再修正,直到非常稳定时才可以大量推广使用。

第三步,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作可复制的工作SOP。

第一步和第二步完成后,我们不需要与优秀样本人员共同制作可复制的工作SOP。制作完成后,让优秀人才带一、两个人作为徒弟来测试效果。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高密度地与徒弟进行沟通:哪些文字读起来不太容易理解,哪些表述容易误解,哪些操作方法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哪些地方应该更详细地表达等等。

我们经常看到的SOP不知道是为了省纸,还是为了省时间,没有太多有价值的内容。多的两、三页纸,少的只有一页纸。在知本方面吝啬,那必定在资本方面会受到伤害。

我们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基础上,尽可能详尽地编写不需要太多专业能力就能看懂,并能有效操作的SOP,是快速培训合格水平人才的前提条件。这种方式培训人才,比我们开再多让人昏昏欲睡的培训课都有效。这种投资是非常值得的。

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及时纠正SOP中的错误和不足,随时修订版本,绝不可将版本修订变成定期的工作。

第四步,培训→反馈→改善→再培训→固化→持续迭代

在做这一步之前,我们一定要先做另外一件事:对每位员工都确定一位导师、一位辅导员。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几个员工共用一位导师和一位辅导员,但绝对不能没有。

导师为员工的效率负责,辅导员为员工的质量负责。当员工的效率不达标时,我们应追责他的导师而不是他本人;当员工产出的质量不合格时,我们则需要问责他的辅导员。关于导师和辅导员的课程和内容,我已经写过不少了,这里就不缀述了。

这里说一下基本步骤:

1)我们将编写好的SOP给到员工,让他们先阅读一遍,然后自己试着操作一遍。

2)接下来让辅导员演示一遍,让员工自己说出自己操作的和辅导员操作的不同之处。

3)员工再对照SOP里相关内容,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再操作一遍。

4)辅导员督导员工操作3~5遍,直到过程熟练,结果达标时为止。

5)员工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对SOP提出自己的建议。

6)辅导员与上级沟通员工提出的SOP改善建议,并亲自验证,若有必要修正,立即知会相关人员沟通修正SOP。

这一过程,是强化管理员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的纽带。每位员工都要能成为导师或辅导员,才能晋级和发展。要营造环境让员工愿意往上提升,持续发展。

第五步,逐步优化管理体系,强化组织机能。

同样的机制,在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常常听到“海底捞你学不会”、“华为你也学不会”… …因为环境不同,彼之蜜糖,吾之砒霜。我们不能依赖于一朝制定的管理机制,就解决所有问题,“懒不作管理,笨不做研发”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做了以上四步后,就需要将其上升到系统层面,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能够自我迭代,将个人英雄主义逐步提升到团队作战的境界,使企业的竞争实力又上一个台阶。

首先,对组织职能进行明确:每个组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投入什么,产出什么,衡量标准是什么?这些不仅要组织当事人明白,还要让与其合作的所有人都明白。

其次,对组织中每个职位和岗位的责任、权益、利益进行明确。管理者、从业者、作业人员的责任明确了,后期的权益和利益就好分配。我们经常听到企业高管们说分钱太难了,其实是因为对责任和权益没有明确,那利益自然就不好分配了。员工通过科学的方法能力得到提升后,承担的责任、获得的权益和收入自然都不同了,这些必须明确。组织管理最怕的就是在该明确的地方和稀泥,在该和谐的地方强调原则,最终什么都得不到。我们不能说要推进铁三角模型,而其中只有销售人员有提成收入,就是这个原理。

最后,保持良性的对话,尽可能团队协作。能不单枪匹马干的事情,绝不让一个人去干,任何事情,能用项目方式推进的,绝不单独处理。这表面上看起来让事情复杂化了,实际上是让团队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到更多复杂事项中去,而不是只扫自己门前雪。并且,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还能激发出一些员工的潜力,员工在某个岗位上很难突破,不代表着在任何岗位上都一事无成,我们要创造环境给员工更多的尝试机会,这也是泰勒一直在倡导的。

科学管理原理看起来相当简单,如果只是针对事情,实施起来也不难。但为什么我们国内这么多家企业,这么多年过去了,真正贯彻落实它的却极为稀少,甚至一大批人天天指责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呢?根源还是在人,在于企业的决策者的决心,在于企业的投资者的眼光,在于企业高管对科学这个词的认识。


注释

[1]弗雷德里克. 泰勒 科学管理原理;黄榛 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012.9

[2]吴军,全球科技通史;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4

[3]胡光书,精益管理实战课;北京-得到App,2023.4

相关文章

  • 人资读书会第九天笔记

    今天仍然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一、科学规律总结的方法 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泰勒首先指出科学并非完美的东西,而...

  • 管理

    《科学管理原理》是由弗...

  •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可以量化的管理学》

    6.6.1数量n与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内容提要: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四要素为: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科学的选择工...

  • 育儿路上多一点坚持,少一些妥协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首次提出精细化管理理念。而后在日本得到普及应用、开花并有了...

  • 华章管理经典1---科学管理原理

    一、由“磨洋工”引出的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管理之父泰勒先生,生活的十九世纪后半期,工业大发展,提...

  • 人资读书会第八天笔记

    《科学管理原理》第三天,今天是通过三个经典案例深化对科学管理原理基本逻辑的理解。 一、伯利恒钢铁公司搬铁案例 伯利...

  • 【胡浩讲管理】管理者,你为了“控制员工”,还是“实现目标”?

    你的管理,仍然还在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的水平。 目标管理由来已久,但似乎在管理者手中的应用,从来没有跳离泰勒...

  • 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作为管理学的先驱,在管理学上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次深入而系统地将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管理...

  • 历史上著名的16位咨询大师

    1911年,结合实践证明科学管理的卓越效率,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正式出版,也标志着全球科学管理运动的全面开始。 ...

  • 2018.06.12管理方法

    古典方法:对管理的最初研究,重点强调理性。科学管理论和一般管理理论。 1911,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工作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太需要科学地应用科学管理原理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bi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