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各级命题比赛的老师会知道,除了提交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之外,还会被要求上交命题设计意图说明和多维细目表。“命题设计意图说明”写法虽然没有标准模板,但有几项是不可或缺的。
一、指导思想
这部分一定要有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他内容根据需要自行添加。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
二、命题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见课标第1页)可以直接搬过来使用。也可以根据自己理解总结新的原则,如全面性、公平性、基础性、探究性、发展性、导向性……每个原则不能随意罗列,要真实体现,且有解释说明。
类似这样:
1.全面性和公平性
从我区(市)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水平出发,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学生的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水平,使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服务。
2.基础性和探究性
命题突出对学生基本学科素养的评价,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考查;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与能力以及新课程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
三、命题计划
1.命题依据(包括且不限于)
指导依据:即上面提及的指导思想、命题原则简化概括;
学科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内容依据:统编版《道德与法治》7-9年级教材;
实践依据:深圳市202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道德与法治学科试卷。
2.命题素材选取
(1)试题内容:源于教材、源于学生、源于生活。在综合以上三个要素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时政热点、有地域特色的重大事项。
(2)材料来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主流媒体报道中与教材知识有关的内容;电视报道和权威网站下载的资料。
(3)材料设计:
①材料内容丰富,语言简短、凝练,语句通顺,在提供答题所必需的信息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阅读量。设问明了,指向明确,力求用最精练语言、最通俗的词语表达出对考生的要求。
②坚持正面教育,选取的案例、报道、阅读材料等都具有积极示范作用,有利于树立鲜活的榜样,体现试题的教育功能。
③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城乡差异,面向全体考生,充分考虑城乡及各类不同学校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接触的生活背景的差异,摒弃需要有特殊知识作背景的素材,追求选材的公平。
④注重材料表现形式生动性和多样性,适当引入表格、图片等情景,富于生活气息和情景特征,努力给考生创造轻松的试题情境。
3.试卷结构设计
(1)试卷结构:非选择题(纯单项选择题和复合式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实践与探究题),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2)试卷分数比例:选择题1-12题每题2分,共24分。非选择题13-14题一共2道,共26分。总分50分。
(3)试卷难易比例:试卷容易题、较难题、难题比例为7:2:1。
(4)试卷内容比例:《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约占57%,八年级占33%,七年级占10%。
四、技术特征
1.试卷题量:共14道题,××问。阅读量××××字左右,(两三千字左右)答案字数控制在×××字左右(五百字以内)。
2.试卷总体难度:试卷有必要的区分度,难度在0.63左右。
3.试卷知识点覆盖:以单元为单位,覆盖面达100%。
五、创新亮点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