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忆是什么?
《自卑与超越》说,记忆是人们随身携带的提示器。
这个提示器记录着有关他们自己的局限和各种事件的意义。世上没有“偶然的记忆”。个体接受到的印象数不胜数,人们只会从中挑选出自认为与个人问题有关的来纳入记忆,不管它们是多么的模糊不清。
这些记忆代表着他们的人生故事,一个他们不断对自己重复以从中摄取温暖或舒适感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帮助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目标上,或是用过往经验中的意义来武装他们,让他们可以用一种更为可靠的、经得起考验的方式来迎接未来。
-2-为什么要有记忆?
记忆的作用在于稳定情绪。
如果一个人遭遇了挫折,并且为之沮丧,那么他就会回想起从前曾经遭遇过的挫折。而当他感到振奋、高兴,充满勇气时,他就会选择完全不同的记忆,他想起的是那些高兴的事情,这些记忆让他更为乐观。
记忆帮助人做决定。
这种作用与梦类似,许多人在需要做出决定时都会梦到他们曾经成功过关的某场考试。他们将自己的决定视为一次考试,试图重新找回他们过去成功时所拥有的那种心态。
同样的道理,如果遇到了一个难题,他就会唤出那些能够帮助自己调试好恰当态度的记忆,以便应对当下的情形。
记忆反映了人的生活方式。
记忆永远不会与他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驰。如果某个人的优越目标要求他产生“其他人总是在羞辱我”的感受,他就会选择保留曾经感到羞辱的记忆。如果生活方式改变,那么他的记忆也就会随之改变。他记忆里的故事将完全不同,或者,他会为记住的那些事情赋予完全不同的解读。
如果一个人一直想着美好的时光和成功的经历,忧郁的人就不会继续沉浸在忧郁之中。相反,他们其实一直都在对自己说,“我一辈子都那么不走运”,同时只记住了那些可以用来证明他们“注定不会幸福”的事情。
-3-早期记忆
《自卑与超越》说,早期记忆以最本源的状态和最简单的表达展现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大部分人都会在最初记忆中袒露出他们的人生目标、与其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对于环境的观点。
通常来说,人们总是很乐于谈论他们的最初记忆。他们觉得这些不过是小事情,而没有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早期记忆是最具启发性的,一是儿童展开他们故事的方式,二是他们能够想起的最早的事件。第一个记忆体现了个人生命观的基本准则,这是第一次令他感到满意的对于个人态度的表达。
早期记忆体现出了个人的判断:“哪怕还是个小孩子时,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了”,或者“就算小的时候,我已经是这样看待世界的了”。
书中讲了一个早期记忆的案例。
一个年轻人,它的最初记忆是自己在父亲的餐馆帮忙,把盘子从一张桌子挪到另一张上去。父亲被他的行为惹恼了,当着客人的面扇了他一记耳光。
早期记忆证明,父亲是他的敌人,他的整个人生就是一场对抗专制父亲的战斗。
长大后,这个年轻人抱怨自己总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之前在父亲安排的经济行工作了八年。他想做广告业,但又认为家里不会出钱支持他;他想自杀,认为如果自己自杀了就全是父亲的错;他整夜整夜的失眠,白天没有精神好好工作;他想象每个人都在逼迫他,强迫他做自己不行做的事。
通过早期记忆的分析,作者发现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和父亲对抗。唯一有希望走出困境的方式就是和他的父亲和解。这就像书中所说:
下雨了,你能做什么呢?你可以撑把伞,或是搭乘出租车,无论如何,想要打败甚至制服雨都是不可能的。而现在,你就是在和雨战斗。你认为这能够展示你的力量,能占据上风。但实际上,你比其他任何人所受到的伤害都多。
所以早期记忆可以帮助找到一个人问题所在,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各种精神问题。
-4-记忆的理论
现代心理学认为:我们的记忆可以分为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多为无意识的记忆,比如说,刷牙、开车、或者其他你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知道的事情;外显记忆就是你可以明确记得,能说出来的记忆,比如说,背单词、回忆过去的一件事情等。
研究发现,我们在一岁时就拥有了内隐记忆,但直到两岁之后我们才会有较为成熟的海马体,才能支持外显记忆的形成。也就是说,我们在两岁前也是有记忆的,只是这些记忆藏在大脑的深处,属于内隐记忆,无法被唤起。而两岁之后,当我们的大脑有能力形成外显记忆时,我们才能记事。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早期的记忆虽然存在,但是被我们的意识抑制了。因为那些记忆充满了内疚与恐惧,而我们的意识要保护我们免受回忆这些痛苦经历的折磨。这种被抑制的、无意识的记忆更多的是内隐记忆。
而阿德勒心理学提到的记忆更多的是外显记忆,即利用海马体,用记忆记录我们的人生故事,反映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所以探究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就是让这个人去陈述自己的早期记忆,通过海马体的加工,将无意识的大脑深处的内隐记忆变成充满个人解释印记的外显式记忆。
记忆就是我们每个人随身携带的提示器,随时提示我们的生活方式,随时提示我们的人格特点。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自己叙述自己的早期记忆,从而通过记忆外显的过程来理解自己。
【无戒学堂日更第310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