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凯斯林的沟通课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们每个人准备三个自己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让学生提前准备,做陈述发言。中国教师也常常这样做。但凯斯林要求其中两个故事是真的,另一个故事是假的,故事讲完之后其他人必须来猜哪个故事是假的。这一点很绝。这样做就避免了一个人讲其他人开小差的情况发生,保证所有人都参与。
点评:
讲故事本是常用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语文课上,大多数教师都用过,但是改成分辨真假故事,立刻让人耳目一新,使教学戴上了游戏性质,集中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实在是高!其实这只是做了一个很少的改动,可见创新有时候也不算太难,关键是你要往这方面动脑筋。如果教师把劲都使在整学生,迫使学生不得不按来事说的做,他就没有心思在教学上多动脑筋了。
这个案例启发了我。我想我们的语文课上可以安排这样的作文:写两个关于你自己的小故事,一个是完全真实的,一个是虚构的。写完之后,让老师和你的好朋友猜一猜,哪个故事是真的,哪个故事是假的。这样作文不但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可以检测教师是否了解学生,他的朋友是否了解他,他自己是否了解自己,这岂不是很有趣而且很有“科技含量”吗?
可见,即使我本人创新能力不强,只要我多向别人学习,积累这些小招数,我也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关键在于我必须永远处于“自己学习”的状态,而不是总处于“逼别人学习”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