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朴树又火了一把,不管是公关的蓄意炒作、还是真的细微之处经人发觉所引起的骚动,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个一个拥有才华的大男孩,最令人羡慕的是,他活成了个少年。
用羡慕这个词,再恰当不过了。谁人不想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偏偏岁月催人老。时间带来的还不仅是皱纹,更有一年比一年更加世故的心态。
朴树的歌真好听,不是单曲循环个几遍就会让人厌倦的好听,是一种打从心底里带给你的情感,可以感受到的认真。就像王家卫的电影,那个总是带着墨镜却满怀浪漫的老男人。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
--王家卫
拍了三年的《东邪西毒》,若不是老友刘镇伟提前拍出一部《东成西就》交差,恐怕台湾片商就要派出黑帮追杀他了。可是王家卫不在乎,他只心醉于电影,绝对不能将就。
同是艺术创作人,朴树几乎不上综艺节目、不接商演、迟迟不见新专辑,因为缺钱上综艺上了热搜;王家卫为电影着了魔、一部《叶问》拍十年,七年磨剧本、三年拍电影。
他拍出的《东邪西毒》又怎么能不包揽香港所有奖项呢,李安多年磨一剑,拍到精神奔溃的《色戒》谁说中国的导演没才华,普遍功利化的社会,所有人都在吃快餐。
近几年不仅仅只是国产电影渣,好莱坞也没拍出什么好片来,被喷成翔的《变形金刚5》,跌破豆瓣最低分,估计在商业榨干价值的情况下,制片方早已忘了当初拍第一部时的情怀。
三个月杀青一部电视剧、两个月一部电影、黄磊的《深夜食堂》被怼成渣,广告插的似强奸,各种小鲜肉的僵化的表情,到处都是高产量的演员。商业广告无孔不在,都在忙着赚钱,人总要吃饭,导演也有他的无奈处。
当年的陈凯歌拍出了震惊全球的《霸王别姬》、豆瓣网友说“陈凯歌靠这部电影够吃两辈子的饭了”,“他要是拍完这部片就死了,就可以名垂千古了。”可是他没死,还拍了好多烂片。不是因为哥哥眉宇之间都是戏、也不是那代的演员更优秀。这与才华无关,好的东西都是要精心琢磨的,半载《红楼梦》、倾生做《史记》,但凡经的起时间的考量,成为经典的作品,都必须耗尽人的心头血。
真正好的电影让人感动,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再看,仍是泪流满面。好的音乐、文字、亦是如此。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商业价值榨取越来越严重,哪哪哪都是GDP,时间代表绝对的金钱,有工匠精神的人正在成为稀有物种,坚持原则的人都被称为“傻子。”
专辑泛滥,每日都成千的新曲,偏偏调调总是那一个,播放了下一曲,就会想不起上一曲的名字;电影各种特效,各种僵尸脸,那有什么关系,票房就是收入啊,有钱就行,观众看看热闹就好;文字各种整合,整合来整合去,发现到头来源头也就那么几个。
满满的套路,套路玩的好,才会得人心,玩不好的也只是套路
开始怀旧的人群数量增多,怀念好的作品,怀念张国荣,想念、更因为他代表的那个时代。九零后去看七八十年代的作品,感动的一塌糊涂,哭得一塌糊涂,真的是人心换人心,你真我就真,你卖力的演,我的真心才感受的到。
前阵子备受好评的《摔跤吧、爸爸》,男主阿米尔汗顶着国家女权的压力、暴瘦暴胖的几十斤增长,好评从来不是无缘而故的。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努力一定没结果。
抬头看看天空,真好,人类再向文明越走越近,环顾一下四周,真好,机遇总是在向有准备的人招手。低头看看脚下,可怕,这个社会,真是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了你最不想成为的人。小时候你曾厌倦的人儿啊,长大后你就成了他。
在没有实力的时候,就别装B,人傻就该多读书、多看、多学,把自己变成牛B的人。
高晓松新做了一期节目,叫做《矮大紧指北》那个除了茶米油盐酱醋,还应有诗与远方的男人,能利用自己喜欢的东西赚钱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呢。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一个少年,就像那个喜欢床白衬衣、牛仔裤,叫做朴树的大男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