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陆澄录之二十原文如下
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
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意思是:关于象山先生陆九渊在人情事变上下功夫的学说,陆澄曾经向先生请教。
先生回答:除了人情事变,世界上也再没有别的事了。喜怒哀乐不是人情吗?从看、听、说、做再到富贵、贫贱、患难、死生,都是事变。而事变都只在人情里体现,它的关键是要能“致中和”,而“致中和”的关键又在于“谨独”。
《传习录》看到现在,我突然觉得有点像在接受经典古籍的普及教育了。我不断的在回顾曾经看过的古籍,也不断的在翻阅新的知识,如此想来,阳明先生和他的学生真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引导我的成长,攀附一点的说,我也觉得他们都变相的成为了我的老师。但是以圣人为师是一种荣耀,同时也有很大的压力啊!
在年少轻狂的时候,学而不思,我曾经对古人所提倡的中庸之道,颇为鄙视。那时的我错误的以为中庸就是一种软弱的表现,既没有个性也没有特点,庸庸碌碌毫无意义。
工作之后,慢慢发现,有些人做事情始终进退有度,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落落大方,处理问题时能做到谁也不得罪,这仿佛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更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力量,我常常觉得这是自己不具备的,非常的景仰。
后来有位帅哥在聊天时跟我讲起中庸之道,他用了两个字惊醒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这两个字是:折中。
那天聊完之后让我瞬间醍醐灌顶般的开朗,古人所倡导的中庸之道真的不是我少时那浅薄认知中的那么不堪,让我汗颜了很久。
今天在看到这一篇时,我的心里更是一种油然而生的认同!人世间的事讲到底都只是人情事变而已,而能在这人情事变中游刃有余的真的唯有“致中和”,而这“致中和”的功夫说到底又真的是能够做到“慎独”,即文中说的“谨独”。
没有了解过这两个词的朋友或许不理解。“致中和”解析出来,指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十分和谐的境界。而“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形容的是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一个人的品行操守,如果能够做到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表里如一,始终如一的最高境界,方可称之为慎独。
《中庸》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这是圣人所提倡的善于隐忍,遇事不偏不倚,凡是过犹不及,而且不能走极端,如果能做到这种中和的状态,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
《道德经》第十三章中也有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也是类似这样的道理。
道理虽然简单,但却是多少圣人都难以做到的。如果真的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真是可谓人中典范,这样的人势必也是要能够始终都保持非常稳定的情绪,对任何事情都人够淡然处之,时时刻刻都能够严于律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可以高度的自律。
现代人对于自律的认识已经流于可以每天早起、坚持健身、控制饮食,这样最基本的一些行为的认识。如果有人能够把上面这几项都做到,就会有人对她献上膝盖了,假如真的是这样,那人们想得也就太简单了,真正的自律远远不只是这么肤浅而已的。
早前有人将自己拍到中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上舞台时的背影的照片发上了网,瞬间刷爆了朋友圈,对于这个在中国舞蹈界唯一一个我可以叫得出名字的舞蹈家,我从小都是无比的崇拜和喜爱的。
我从来都好奇她是怎样能够把孔雀舞跳得活灵活现,直到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刷爆了我的朋友圈,我才知道:一个自律的人到底有多可怕,说的应该就是她的样子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谁敢相信图中这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为了始终保持这个状态,跳出最美的孔雀舞,她几十年的坚持可以说是让太多人望尘莫及。
从小舞蹈天赋很好,但是舞蹈基本功很差,为了能够练好基本功,她没日没夜的拼命练习,晚上一个人在没有灯光的舞蹈室里练习,把腿摔得满是淤青的。连睡觉也压着腿,经常把腿压到没有知觉。
为了能保持好的身材,每顿饭只有一小片牛肉、半只苹果、一个鸡蛋。偶尔的暴饮暴食,也是从“半只苹果”,变成“一个苹果”。
为了能不影响跳舞,她放弃了婚姻,放弃了成为母亲的机会,就是不想因为身体走样,影响了舞蹈的美感。
她心中始终为了舞蹈而坚守,任何事情都不能影响她对艺术的执着。任何人的言论也不能改变她对舞蹈的决心。所以今天的她活成了舞蹈的神话,自己人生的女神。
她的一生也面临了很多的人情事变,但是对舞蹈的坚持就是她的信念,不管什么喜怒哀乐在舞蹈上都能够被克制住,不会因为拥有傲人的成就而骄纵松懈,不会因为失去爱情而悲伤放弃,因此她超然物外的屹立在舞台的中央,收放自如的跳着自己喜爱的舞蹈。数十年如一日,台上是女神,台下还是女神。
“致中和”要求人能做到不偏不倚,可究竟这样才算不偏不倚呢?看完杨丽萍的故事后,我突然觉得,要不偏不倚的对待事物,首先要有一个自己的坚持标准,或者是一个坚持的信念。这个信念和标准中肯而不可动摇,只要自己的心中坚定,任何外界的事物都无法影响到自己。也就不会被喜怒哀乐困扰,因为自己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不会无谓的喜,无谓的怒,无谓的东西自然可以放弃,自然可以不受打扰。心无杂念才心无旁骛,如此已是致中和。
一个可以心无旁骛的人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时,自然不需要任何人的督促,所有的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不需要提醒永远都不会忘记,不需要坚持永远都不会放弃,不需要刻意永远都在用心,无论什么都不会影响他的思想。于万人前如此,独自一人时仍是如此,所行即所言,所言即所思。他的人生不需要作秀,因为自律已经深入骨髓,深植于心。
事变都只在人情里体现,它的关键是要能“致中和”,而“致中和”的关键又在于“谨独”。原来中庸之道的精髓就是自律,因为自律你才可以将所有的一切风轻云淡,因为自律你才能够活得表里如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