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 庄厨在成都的时候, 或许是因为她的美食, 或许是因为她和家人儿女们在成都的街头唱歌的样子都吸引我来成都。
这个春末, 终于一个人来到了成都。 一路辗转, 办完入住, 已经11点多了, 虽然晚上在火车卧铺睡的不错, 也有六个小时, 但我还是觉得困。 绵绵春雨中想下楼吃个饭, 意外遇上大米先生, 上次在衢州的时候也想试一下大米先生, 这不, 在成都试一试吧。 还行吧,人在旅途, 不挑剔。 然后回房间睡觉, 睡了两个多小时, 又接着看网,和朋友交流想法, 然后和壶老师聊天,准备出门的时候居然是7点多了。 这边太阳落山的时间晚, 天还大亮着。 周边逛逛也就到了春熙路, 意外惊喜夜逛大慈寺, 感慨万千, 时光如水, 当他们退出的时候我知道她依然过得好, 想到16岁少年和大慈寺的故事。想到方所和太古里的故事, 成都这个城市, 我只是想一个人逛逛走走想想。
你真的来了, 才真切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独特, 那种松弛感不是故意, 而是一种粗旷下的自洽,就好比四月街头的月季花, 都一株株自然伸展,热烈开放, 没有啥约束, 也没有啥精致, 就是一种轻松自如。
你真的来了, 才知道历史还是应该学好的,三星堆,金沙,各种遗址, 各种文化遗产、各种自然遗产都让你方方面面好好学一下。 要不了一天, 逛一个博物馆, 就让你自然长出你的时间感了。 这些天我逛了四川博物馆, 杜甫草堂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都江堰,浣溪沙公园青羊宫,都叫走马观花, 不过实实在在还是感受到了时间的长度,感受到时间的珍贵, 感受到啥都不过如此, 唯有生命可贵和短暂。
也感受到这个城市, 或是旅行给人的滋养。 退休后我感到最奢侈的是自我的独立时空。 这次来是坐火车卧铺转高铁过来, 一路上看到各色人的热爱呱噪, 有的人仅仅是漫无目的的闲聊都很长时间, 有的人滔滔不绝说深刻的见解, 有的人喋喋不休和人灌输某个产品。这样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一个人独处的时空是多么可贵, 也让我警醒自己要少说话多多倾听。
来之前没有做攻略, 来之后也就看了一下人们通常去逛的地方, 壶老师给我他的路线:青城山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峨眉山乐山大佛。在好多年前我还是觉得美食是成都的灵魂, 来了之后也没这个感觉了, 老了, 在吃上仅仅要求健康和可口就行, 而可口在我来说也仅仅是清淡。 想起女儿14岁那年, 我给出版社做教培, 从北京到重庆,走遍重庆的区县市, 一呆一个月, 那时候觉得川菜都长在心尖上。 至于逛哪里, 我也受不了啥约束, 想走就走, 不想走就呆在宾馆里、呆在茶馆里,街心花坛边发呆。 感受一下成都的商业气息,感受一下成都特有的风土人情,街景人群。
网红的地方和美食都没有吗?越来越觉得我其实还是很自我的, 并不想去啥网红的地方, 只去想去的地方, 真切地感受一个城市的独特,感受时光流逝, 养我自己,更包容的看人看事看城。 我还是会想起我的双城记, 任何城,其实没啥太大的区别, 更没有高下之分,功能具备的情况下, 人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 不, 不用选择, 用本心去生活就好。
今晚正好看到我欣赏的一个博主,她说她女儿12岁的时候就说:她喜欢的妈妈:精明、独立、豁达,经济能力强,可以给她买个大房子,支持她且不干涉她。我想, 一个是她本身比较能干和认知好, 她也是希望她自己能这样。 这个画像太具象,可以当着一个理想状态。 对标自己, 可以做到的是独立,对人不干涉,其他的要慢慢来。
在成都除了感受这个城市, 最大的改变就是在行动上要爱自己接受自己, 从给自己买衣服做头发开始, 用心对待自己也接纳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