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电视剧《小欢喜》,不仅不欢喜,还变得更焦虑了。
嗯,《虎爸虎妈》讲择校的焦虑,《小别离》讲中考的焦虑,现在《小欢喜》又开启了高考的焦虑。
何人能不焦虑?何时能不焦虑?在焦虑之中,写下这几年的教育心路历程,以此自省。
大女儿开始读一年级的时候,小女儿刚出生三个月。根据当时的政策要求,我产假已满,返回单位上班,成为了一名忙碌的背奶妈妈,晚上和周末,基本上都是在照顾小女儿。爸爸工作忙,更是帮不上啥。第一次期末考试,大女儿考了双百,我们很高兴,误以为孩子的学习不用大人插手,她自己都能搞定。
等大女儿上二年级的时候,各种问题逐步显现出来。首先是计算不扎实,其次是写字笔顺不规范,最后是英语背课文虽然很溜,单词一个也不认识。我们顿时傻了眼,痛定思痛,非常后悔一年级时的放任自流,恨不能一夜之间,把自己所知所学全都倾囊相授同时停掉一些兴趣班,报英语班,报数学班,提前打印各种习题、试卷给她做,她不做,我做给她看……忙活了一大通,却收效甚微,而且导致母女关系、父女关系剑拔弩张,差不多每个夜晚,都在争执、怒吼、哭泣、悔恨中度过。
到了大女儿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的暑假,我们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否则不仅学习搞不好,而且严重影响家庭的幸福指数,更担心会给小女儿带来心理创伤,让她误以为学习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于是,我们开始反思自身的问题。作为父母,在大女儿学习习惯刚开始形成的时候,我们因为各种原因,当了甩手掌柜,导致她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发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又操之过急,不分青红皂白,各种药方一起上,导致孩子根本吃不消。
同时,我们也开始思考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第一,她怀有侥幸心理,比如老师让回家读背课文,她就想老师怎么知道我背没背呢,也不一定检查到我;第二,她一心只想着玩,任何学习的内容,都得占用玩的时间,所以她有抵触情绪。
症结想清楚了,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认真的阅读了《童年的秘密》、《教育漫话》、《爱弥儿》、《不平等的童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教育书籍,从网上观看了宗爸等教育专家的一些针对性的视频,连枕边书都换成了一本本《父母课堂》杂志。经过一个暑假的努力,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对以前自己一年级对孩子学习的漠视和二年级的过度干预感到很羞愧。
我们决定,在女儿们今后的教育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尤其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二是要尊重孩子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三是要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有所不为,也要做到四点:一是不让家庭成为“第二学校”、“第二课堂”,关注孩子全面成长:二是不“盯”着孩子学习,引导孩子自己管理学习目标、统筹学习任务:三是孩子学习的时候,其他家庭成员不看电视、不玩闹,避免造成干扰;四是不包办代替,不当“保护罩”,让孩子自己为贪玩、偷懒、耍小聪明承担相应后果。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言传不如身教,要想孩子好学,作为父母,首先自己要当好学的人。家里房子虽不大,但书橱、书架就有五六个,只要有时间,父母带头一起读书,让书香浸润家庭。
而且我们不再把学习的方式限制的那么死板,认为必须趴在那写写算算才叫学习。孩子背不熟古诗,我们就引导她编成歌曲;孩子不愿背篇幅长的课文,我们就跟她比赛看谁先背熟;孩子不想记英文单词,我们就请她帮忙把家里的物品都贴上英文标签;孩子不想做口算,我们就组织家庭版“最强大脑”比赛……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慢慢回来了,也有了责任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如今,孩子已经读四年级了,虽然不是成绩最拔尖的,但老师经常表扬她知识面丰富、学习自觉性高、专注力强。
我们很欣喜于她的转变和成长,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前方还会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但我们想,只要坚持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相信孩子,经常去鼓励和安慰孩子,他们一定会越来越好。
我们会记住,不是我们选择了那最好的,是最好的选择了我们,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因为学习是家长的事,也是孩子的事,归根结底是孩子的事,他们要走的,是跟我们这一代完全不同的道路。
祝福孩子们。希望小欢喜是真的欢喜,最后会皆大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