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想法
《王阳明心学》读书笔记——第四章/四/人生中最高的精神价值

《王阳明心学》读书笔记——第四章/四/人生中最高的精神价值

作者: 不木才 | 来源:发表于2020-08-16 13:35 被阅读0次
作者:王觉仁
本文作者详细地阐释了「体与用」、「体用一源」、「动静一如」的概念

一:体与用

  「体」指本质、本体、本性,具有超越、普遍、恒常等特征。

  「用」指现象、作用、功能,具有现实、具体、变动等特征。

  一间所有家具都是金做的金屋,虽然各个部分形态不同,但从化学元素上来说,它们都由「金」元素组成,这就是「体」。但由于形态不同,家具之间就产生了区别,脸盆是用来洗脸的,马桶是用来上厕所的,这就是「用」

  因此,从「体」上讲,一切都是平等的,世间万物无不是由原子组成的。但从「用」上讲,世间万物却又差异悬殊,「体」并不会妨碍「用」所产生的变化。

  所以儒家讲「人皆可以为尧舜」、「仁者爱人」,佛家讲「众生皆有佛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正如纪伯伦所说:“当你达到生命的中心的时候,你会发现你高不过罪人、也低不过先知。”

  这种思维方式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每个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潜能。

  正因众生平等的「体」不变,因此身份、阶级、背景等外在世界的「用」之变皆是浮云。

  富二代、官二代等起点较高的人与那些出生贫寒的人的「体」都一样,只是「用」出现了差异,只是起点不同而已,不必因此而自惭形秽或自觉高人一等。

  至于能否「自我完善」那就要看个人修养,正如孟子所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动静一如

  体与用,静和动,两者有很强的一一对应关系。但在阳明心学中,不强调这种泾渭分明的界限,而强调一种融合。

  「循理则虽酬酢万变而未尝动也;从欲则虽槁心一念而未尝静也。」

  如果一个人的心念合乎天理,那么就算外界应酬不断,心之体依旧是静的。这样,虽然肉身处于动态,但内心却依旧处于静态。

  如果一人的心念违背天理,就算表面纹丝不动、波澜不惊,但心之体却波涛汹涌。这样虽然肉身处于静态,内心却处于动态。

  因此动与静不存在绝对独立的关系。

三:体用一源

  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

  如果浩瀚的大海是「体」,那么细碎、变化多端的海浪就是「用」。

  「即体而言,用在体」是说,不管浪花再怎么变,它本质上还是海水。

  「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说,即使你没见过大海,但你只要尝一滴海水的味道就能知道大海的味道,不需要把整个大海都吞下去。

  「体用一源」是说,用以表征「用」的种种行为来源于心之「体」,即用在体中;而「体」是抽象的,势必要通过具象的行为来感受它,即体在用中。

  一言以蔽之,体「生」用,用「显」体。

四:人生最高的精神价值

  对于阳明而言,人生最高的精神价值在于「天理」与「良知」,这两者就是心之「体」,这种「体」是遵循天理的。

  因此以这种价值作为驱动力,「动静一如」、「知行合一」、「体用一源」的模式便能持续运转下去。

  是谓「大本立而达道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心学》读书笔记——第四章/四/人生中最高的精神价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st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