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值得一读刻意练习每天写1000字
如何正确进行“刻意练习”,加速成为高手

如何正确进行“刻意练习”,加速成为高手

作者: 于嘉浩 | 来源:发表于2016-07-03 22:19 被阅读1794次

    李笑来在多篇文章中提到“刻意练习”的重要性,认为“刻意练习”是提高学习能力,进行自我升级的必备技能。下面是笑来的两篇文章:

    《十分钟后开始使用英语……》

    《给自己一个“开挂”的人生》

    可见“刻意练习”对于渴求进步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不过大多数人对这个概念都或多或少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关于这一点王波同学在前几天的文章《如何高效地进行刻意练习》中总结的很到位:

    1.刻意练习不等于“刻苦练习”。
    诚然,学习新技能通常都很苦,但仅仅是吃苦,还远不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要吃的苦必须是有针对性的,是针对自身问题改进的苦,才是有效的苦。

    2.刻意练习不等于“一万小时理论”。
    诚然,学习新技能通常需要一段长的时间,但仅仅积累时间,也远不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时间必须是用在刀刃上的,每一个时间段的练习,都必须要指向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

    3.刻意练习也不等于“专门练习”。
    诚然,找整块时间专门练习对于提高某项技能很重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刻意练习只要有心就能进行,它可以和工作、生活融为一体,不一定非要专门时间才行。

    说了这么多,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刻意练习”呢?并且如何才能做到正确的“刻意练习”呢?

    这个理论最早由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提出。它的核心假设是,

    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

    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

    换个简单的说法就是:

    为了提高某项技能需要完成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它要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熟练和舒适区域,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和提高。

    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几个关键的因素会决定练习的质量和能力的提升。

    1.避免自动完成
    2.在学习去学习
    3.牺牲短期利益
    4.大量重复专项训练
    5.持续获得反馈

    1.避免自动完成

    比如一开始学习驾驶的时候,你会去刻意地记忆如何换挡、如何刹车,当遇到情况需要刹车的时候,你就会回忆起刹车的要领(比如既要踩离合,又要踩刹车),并且在头脑中执行这个要领。

    然后,随着练习的增加,你做这些事情会越来越熟练。直到到了某个时刻,你遇到情况就会立刻刹车——这个动作是自动完成的,你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刹车的。

    一旦进入了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我们对驾驶技术的改善将会不断降低并最终停止。

    而真正想要达到专家水平的车手,从来不允许自己进入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每过一个弯,他都会刻意去思考刚刚过弯用了什么技巧、表现得怎么样、应该如何提升。

    对于每一项工作,大部分人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都会逐渐进入"自动完成"的状态。而真正想要成为高水平专家的人却在极力避免这种状态。

    2.在学习区练习

    人在面临任务的时候,心理上有3个区域:
    舒适区——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学习区——稍微高出能力范围;
    恐慌区——远超现有能力范围。

    舒适区理论

    刻意练习,就是想办法更多地让自己停留在“学习区”,想办法寻找难度高有水平的工作,或者使用自己仍然不熟练的技巧。而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能力基本上很难成长。

    笑来在文章《给自己一个开挂的人生中》举了一个如何正确用筷子的例子,读完后我找来那个教程就尝试着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筷子。很快三五分钟就掌握了要领,但只是知道了怎么用而已,远远没有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夹东西食指总是用不上力气,而且夹不稳。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刻意练习,让这个技能与自己融为一体。

    所以,这两天吃饭的时候我就刻意的用刚学的方法拿筷子,可想而知吃饭就会很别扭,夹东西夹不起来,看着可口的饭菜自己就是加不起来心里得有多难受。

    这一过程就是越过了“舒适区”,进入了“学习区”,虽然不舒服,但可以帮助你很快进步。庆幸的是,我在刻意练习了两天之后,终于可以很顺畅的拿筷子了。

    更令我惊喜的是,我从中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就在我打草稿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我拿笔的姿势变了,以前拿笔姿势很不标准,今天却自然的变成了最标准的姿势。


    仔细一瞧,这不就是拿筷子的姿势么!!!自己十多年没改掉的握笔习惯,竟然通过练习用筷子就轻易改过来了,你说有多神奇。

    看来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啊!

    3.牺牲短期利益

    绝大多数刻意练习,都意味着短期效果的下降——因为你在用自己不熟悉、不舒服的方式做事。

    比如你本来从用笔写字切换到键盘打字,一开始肯定是绩效降低的——估计刚开始你一分钟只能打5个字。但是持续地练习之后,最终你可以一分钟打80字,而这是写字永远也赶不上的速度。

    还是拿用筷子的例子,刚换姿势的时候确实不顺手,吃饭慢,心里别扭,等熟练了以后其收益是巨大的。对我来说,用筷子夹食物更稳固了,使我掌握了正确的握笔姿势,而且等以后我可以用几分钟就能把正确的方法教给我的孩子,这对他来说就少走了弯路,生活学习会更好。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4.大量重复性专项训练

    刻意练习和实战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专项能力重复性训练的程度。

    在实战中,我们是用到所有的能力来完成一个职责——比如我做平面设计,会用到各种知识技能来完成一幅作品,抠图,调色,版式设计,造型……

    刻意练习,则往往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训练少数能力——比如我学习设计的时候,为了练习调色,我会在做所有图的时候都会想想如何运用刚学到的调色技巧,刻意的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而单纯的实战其实并不能持续地提高一个人的能力——没有一个足球运动员是每天的内容就是参加比赛。

    相反,足球运动员大多数时间做的事情和参加比赛毫无关系,比如一个球员可能会花费一整天的时间练习40米外的右脚任意球;另一个球员可能整周只是在做小腿力量的训练。

    而如果所有运动员每次的训练内容就是各种比赛(踢野球的人就是这么练的),就无法持续而迅速地提高能力。

    5.持续的获得反馈

    比如一个学生,对ta学习效果的反馈就是各种考试,小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这样才能知道学到的东西有没有掌握。

    没有反馈的练习,无法通过结果来纠正和诊断自己的学习。

    所以,在你的刻意练习中,一定要加入持续的反馈。

    背单词的时候,我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反馈机制,我的单词书是用的笑来写的《新托福词汇分类突破》,192篇文章,每一篇下边都有生词列表,我把原文打出来,生词的地方空着,打印出来,做单词填空。以此来检验自己背单词的质量。写错的单词再重点记忆。没有错的,就进入下一篇的学习。

    总结
    通过关注到以上几个关键点,时刻保持进行“刻意练习”的意识,我相信我们的成长速度会大大加快,不久我们也能跻身于高手的行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正确进行“刻意练习”,加速成为高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tc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