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出发的时候,姥姥说带着孩子们去打针。
姥姥咳嗽要打针,没人带孩子,她只好把孩子们带去诊所。
中午我打个电话问问情况。
姥姥说,姨妈下夜班了来看着她们,她自己在打针。
然后姥姥又跟我讲起她的担心:孩子们早饭没吃多少啊!
这个问题我妈重复的太多太多次了,我都不想听。
我说:妈,我们这个时代又不像你小时候没有东西吃,她们不吃是因为不饿。
姥姥解释说:那她俩现在在家吃零食呢。
我说:吃点零食也没关系。一周有5天正常吃饭,2天吃零食也不会有问题。而且她们也不可能这两天全吃零食呀。所以,以后你别再把“不吃饭”挂在嘴上,我们家以后不存在这个问题。
姥姥说,好啊。
我并不主张孩子们周末吃零食,我之所以这么说是给姥姥松绑。
其实孩子们吃饭正常,很好。但是她总是形容为:孩子们不爱吃饭。
高强度高频率的说。姐姐真的就是“不爱吃饭”了,这又强化了姥姥去说。
一个人长期频繁的说的一句担心的话,就是她的限制。所以我要给姥姥松绑。
接下来再谈谈妹妹。
妹妹小时候我带的多,吃饭练习的很充分,比如,6个月开始加辅食,我注重多样性,注重孩子的意愿,她想抓就抓,想捏就捏,脏了没关系,洗一洗就好了。她有充分的体验,所以她对食物的兴趣一直很高。
自3周岁起我换了现在这份工作,一天三顿都是姥姥照顾了,姥姥都是喂的。导致她也依赖喂。我尽量创造各种机会去引导她自己吃,跟姐姐抢着吃。
我觉得一头老虎被关在笼子里只能等喂,那么我回家后就要多创造机会把她放出来恢复虎性。
我没有去批评和制止姥姥,偶尔会开玩笑的让我妈把“喂”换成“吃”。
有次我忘了顺口也说“喂”,我妈还给我纠正来着。真的很开心。
所以幼儿园吃饭问题我还是有一点拿不准。第三天早晨我问老师吃饭怎么样?她说:吃的很好,自己吃,都不剩。
看来我的感觉是没错的。
2017年的时候我跟一个心理学很厉害的朋友聊天记录里,当时我就悟到了两代人育儿观念不一致到底有没有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影响的问题,下一篇,我整理给大家看。
敬请期待。
![](https://img.haomeiwen.com/i8266432/b0433123a4c9748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266432/b4d72d721f98353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