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完之后总觉得意犹未尽,总觉得应该留下点什么
首先这本书的开篇提到,这是一本写给“阅读的人”的书,看起来这句话很多余,但是仔细看看作者的论述,阅读的人指想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理解能力或获取知识的人。
所以说“读书的人”并不都是“阅读的人”。
那么首先让我们成为“阅读的人”吧,带着目的去读,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如何通过阅读提高理解能力和获取知识,正是本书着重讲述的内容。
有人说这是一本《读书指南》,有人说这是一副《寻宝图》,而我今天想把它理解成《人际交往指南》。
一、主动阅读,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比较主动的读者在阅读世界里的探索能力就更强,收获更多。
如果理解成我们的人际交往,该是哪一部分呢?
娱乐一点说,具有八卦精神的人往往能挖到更深层次的新闻,能更加多方面的了解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
虽然八卦这个词看起来像贬义词,但是如果把这种精神拿来研究学问还是不错的驱动力呢。
二、 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1)基础阅读: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这是小学时代就必须掌握的。
检视阅读: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
3)分析阅读: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论题等。这阶段需要的是通过专注来追寻深入的理解。
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通过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
以上是原书观点,真的是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啊。
不过貌似有点严肃,很多人的脑子总是会自动忽略那些生涩难懂的内容,而去关注轻松有趣的爆料。
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些观点,我将其与人际交往类比,或许更容易被人接受。
1)初次见面(基础阅读):
几乎每天我们都会遇见林林总总不同类型的人,每次遇见一个陌生人我们都能快速地了解到他(她)的男女高矮胖瘦等基本属性,这就相当于基础阅读,每当看见一个字词我们能明白这个字词的基本意思。
2)再次见面(检视阅读):
第二次见到同一个人,我们开始留意外表之外的一些特性,开始关注这个人的着装打扮和言谈举止,然后在心里给一个基本的判断,按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一个分类。
3)多次见面(分析阅读):
当这个人走进我们的生活,即将和我们成为同事或邻居的时候,我们开始频繁的见面,深入了解。从习惯爱好到性格分析,充分发挥我们的八卦精神,各个方位的充分了解,然后我们便可以判断这个人的行为和做法符合不符合我们自己的行为准则。
4)同频定位(主题阅读):
经过多次见面和深入了解,我们已经变成了熟人。在工作或生活中共同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们开始在心里赞同或者反对对方的观点或行为,进一步我们会区分出来熟人里面哪些适合做朋友,哪些又是“志不同道不合”从此要远离的人。
至此认识一个人的过程和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也都基本完成,是不是非常的类似呢?
虽然我也不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阅读的人”,但是我正在努力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