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书店找本资料,恰巧看到一个农民工在低头看书,那认真的样子十分的让我钦佩。当我走近的时候,才发现他看的是一本都市玄幻小说。顿时,他那可敬的模样就崩塌了。我我不知道三四十岁的男人读此类书能有什么获益。我觉得只能是在麻痹自己,沉醉在一个妄想的世界。
人生哪有什么以弱胜强?都是以强胜弱罢了我记得在历史课的时候,老师对于古代战争案例讲了一句“打仗,哪有什么以弱胜强?都是以强胜弱。”这句话对我来讲震撼特别的大。让我知道,如果我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用我的长处对战对方的短处,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的胜利。
我知道现在许多人都喜欢“逆袭”的说法,都喜欢成功学,都希望自己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实现人生的逆袭。有梦想是好事,可是我们不能是沉浸在想象世界的虚幻,而应该脚踏实地的磨练自己的锋刃。
以前我有一个同事,想要从《孙子兵法》中找到一条逆袭的方法,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成功,但我知道《孙子兵法》中从来不谈什么以少胜多的奇迹。如果要谈兵力对比,《孙子兵法》的说法是:“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内容很容易理解。如果你有十倍的兵力可以打包围战,五倍的兵力可以打进攻战,两倍的兵力可以打对阵战,差不多的兵力就必须考虑怎么让敌人分兵,比敌人少就只能考虑防守,如果实在兵力不足,就只能避开敌人的锋芒了。
可能有的人会反对我说,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并不少啊。比如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等,他们双方的兵力悬殊都是十分的巨大啊?最终的结果不还是以弱胜强了吗?
这些话对也不对。对,在于双方的兵力悬殊确实十分的大。不对,在于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和准确。我们用淝水之战举例子。
淝水之战在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对于统兵八十万的苻坚,在淝水之战后落得一个“草木皆兵”的下场很是惊奇。后来看了相关的史料后发现其中有许多的细节证明苻坚败的不冤。
公元383年,苻坚率八十万大军在淝水边列阵,准备与东晋谢安、谢玄的八万兵马交战。这在兵力上可以看到苻坚占有绝对的优势,东晋是绝对的劣势。于是谢玄就派使者跟苻坚说,你把军阵向后让出一些空间,我们方便和你们决战。
苻坚就同意了,后人都骂他蠢。但实际上,如果是两军隔河交战,苻坚的大军就只能被限制在河边了,也就无法有效的发挥八十万大军的优势。另一方面苻坚同意东晋军过河,一是可以彰显自己的仁义,还可以趁东晋军没有全部过河的时候,派大军杀过去,这样晋军没有机会上岸就已经失败了。可以说这条计策对苻坚是百利无一害,但对谢玄却是兵行险招,甚至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
但是很奇怪是苻坚还是败了,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在于苻坚八十万兵马的内部,千疮百孔。因为苻坚这个人,有巨大的性格弱点,就是用人没有原则。在统一北方各部族时,投降的部族首领可以继续在麾下当将军。这样各怀心思的将领就不可能很好的拧成一股绳,团结在一起。不仅如此,苻坚的队伍当中,还有一个东晋投降来的将军叫朱序,他实际上成为了晋军在苻坚内部的埋伏。
还有一点我们要明白,苻坚的大军有八十万人。现在有的小县城都没有八十万人,而要这些人排成军列该有多长。当谢玄要求苻坚往后退,苻坚就挥旗指挥军队后退时,后面的部队根本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这时朱序就大声惊呼:“秦军败矣!秦军败矣!”而这时候两军根本还没接战。
秦军看前面在退,听后面在喊,心惊胆战,狂奔乱逃,完全崩溃,根本就收不住。所以晋军渡河过来之后的追击,简直就是正规军对老百姓式的屠杀。综合各种因素,淝水之战,八万对八十万的胜利奇迹就这样诞生了。
现在我们可以从淝水之战中总结出,苻坚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兵力的不足,而是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将优势变成了劣势。谢安就是利用自己的长处,攻击苻坚的弱点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百万雄师过大江在我军的战争中的从小变大的发展表现的更为明显。在弱小的时候在山林里打游击战,尽量避免与国军的正规军部队正面触碰。在逐渐壮大后开始打歼灭战,围歼战等,最后更是通过百万雄师过大江,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国军。
如果一个创业公司要发展,必然不能够和大企业的核心业务进行抗争,而要做一些大企业的边缘产业或没有关注到的产业。如果是两个拳击手打比赛,也一定是利用自己灵活的优势闪避对方,消耗对方的体力,而不是面对身体健壮的非要和他硬碰硬,这完全是取死之道,注定了落败的下场。
胜败的逻辑,从来不是总体上,或者平均数上的力量对比,而是关键局部的强弱对比。就像以少胜多的战役,不是表面上的以弱胜强,而是关键的局部有压制对方的优势。
网友评论
1.才发现他看的是一本都市玄幻小说,。 这些话对也不对,。 多了逗号
2.我不知道一个人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还在看这一类小说对自己还有什么样的帮助。
这句话太长,太复杂。建议改为:我不知道三四十岁的男人读此类书能有什么获益。
其他都很棒,文章比之前增色不少。继续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