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文学
读《诫子书》有感(三十六)

读《诫子书》有感(三十六)

作者: 雨寒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8-19 15:55 被阅读61次

                      《诫子书》

                                    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读《诫子书》有感(三十六)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其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诸葛亮的一世学问,都浓缩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具体的忠告。他的 《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1800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时代,仍然有其参考价值。把它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也是我们修身立志应学习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读《诫子书》有感(三十六)

        首先要学习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地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是否能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呢?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其次,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告诉我们要有计划的力量。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我们有理想吗?有使命感吗?有价值观吗?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读《诫子书》有感(三十六)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是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才能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而我们否全心全力地学习了?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告诉我们要学着增值,但是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

        “慆慢则不能励精。”说明了速度的力量,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地掌握要点。在这个以快为胜的时代,样样讲求效率,与文中的智慧,也不谋而合。

        “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与心理学家说的: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又一次不谋而合。

        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更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诸葛亮忠告孩子时间的力量,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不会蹉跎岁月。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就会悲叹蹉跎岁月,提醒后人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

        要明白想象力的力量,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要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从而规划人生。

        文中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讯息。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精简沟通更有效果。也更值得我们学习。

读《诫子书》有感(三十六)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诫子书》中,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读《诫子书》有感(三十六)

        《诫子书》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思考和学习。

相关文章

  • 读《诫子书》有感(三十六)

    《诫子书》 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 读《诫子书》有感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 读《诫子书》有感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谈到了成才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其中,立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学习是成才的过...

  • 读《诫子书》有感

    《诫子书》 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 读巜诫子书》有感

    作者/王金威 小升初 巜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生于18...

  • 慎独的自省

    ——读《曾国藩诫子书》读书笔记 读《曾国藩诫子书》之后,心里一直有一些思考,感觉不吐不快。先不说曾国藩官职仁...

  • 2020-03-13

    学《诫子书》有感 以下为《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 读《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

  • 读《诫子书》

    《诫子书》是一篇家训佳作,短短86个字,道尽慈父对爱子的殷殷期望。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个“静”字,是修身...

  • 读《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诫子书》有感(三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mc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