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治安安全感领先:治理创新与提质增效之果
作者 唐孝忠
2018
年12月15日,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公共安全感蓝皮书:中国城市公共安全感调查报告(2018)》显示,重庆、拉萨、石家庄、杭州、广州领跑城市治安安全感指数排行,重庆更是名列第一。得知该消息,相信重庆民众不会感到惊讶,因为重庆警方谋划周全,致力于民生警务建设,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放下身段优化管理模式,转为优质服务者,不停下提质增效的脚步,使得社会治安秩序保持在良性状态。如此不止步于某个单项举措的创新,如此不停留于局部的改进完善,而是从系统性、制度性上发力,获得上述结果,岂非付出与收获的因果效应?
社会成员个体的安全感如同一面镜子,直观映照着某个区域的社会治安状况,又如同一个度量衡,公正地评价社会运行机制和民众生活安定程度。而治安意味着社会秩序的安宁,如今,重庆治安安全感在全国领先,则反映着重庆社会治安秩序的状态,这是令人欣慰的结果,也是重庆警方创新实干追求的目标。
重庆警方打造民生警务的系列举措,且产生了预期的显著效果,就足以验证上述观点。
2017
年8月28日,重庆市公安局发布《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此举虽然仅有30条,也似乎只是针对民营企业,但事实上,它是在优化行政管理、简政放权、创新管理方式,打造优质高效、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让民企及员工和民众均从中受益。如对典当业、旅馆业、印章刻制的许可时限的缩短,对车辆销售、回收企业授权办理机动车登记、审验等,均让民企和民众受益,在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消除或减少矛盾纠纷,提升相关许可手续的效率。如对合同诈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依法惩治,便是在维护法人和公民的权利,在捍卫市场秩序、社会治安秩序。于是,民企及无数职工和相关民众是不是有安全感?
时隔一年,2018年8月29日,重庆市公安局发布“服务民营经济新10条”。这10条新举措,有的是原30条有关措施的延伸拓展,有的是依据新的政策法律的增补,有的是根据新情况新问题的试点创新。此举说明,重庆警方的治理与服务态度并非应付了事,而是尽职尽责,力求尽善尽美。因此,获得上述结果,自然而然。
与“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时隔4个月,2018年1月19日,重庆市公安局又推出“服务学校29条”措施,内容包括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安全防范服务、严处校园违法犯罪、强化保障监督等,涉及交通、消防、户籍、出入境等与学校密切相关的各方面。每个学生的安全都涉及一个家庭,因此,校园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所以,重庆警方向广大师生推出优质高效的服务举措,推出守护校园安全的系列监管、防控举措,让校园及周边保持在安全状态,于是,师生及校园周边民众的安全感是不是很高?
三个多月后,2018年5月30日,重庆市公安局出台《服务全市旅游发展实施意见》,直指治安防范、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此举囊括了旅游区安全、路上安全、饮食消费安全及市场秩序和生态环境保护,密切注视并维护人流密集区域的治安秩序,保障着游客及民众的安全。此举对旅游区域的防控,对旅游市场的规范,都对该领域的安全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2018年11月27日,重庆警方启动全市社会面大巡防,坚持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优化机制,构建“屯警街面、网格布防、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社会面巡逻防控体系,不断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并发动群防群治力量,编织了一张无形的治安防护网,防御着邪恶的肆意妄为,同时,高举正义之剑,随时对邪恶进行依法惩治。
从去年7月至今,重庆警方推出的一系列民生警务举措,无非就是治理创新及服务的提质增效,其根本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不断改进行政行为的运行机制,让管理之手更规范有力,这样,能精准矫正并惩治失范行为,维持良性运行的社会秩序,保障公众在平安的环境中行使其因守法而应得之权利,安全感自然不断上升。同时,让服务之手更具柔性,除了自身服务质量提升,并下放权力给民企,不仅让民企无形中获得效益,也让民众获得更多便利;还能消除或减少民怨,从而消除或大大减少矛盾纠纷,安全感也随之上升。综上,重庆治安安全感领先,是重庆警方治理创新与提质增效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