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的启示录

作者: 夜_阑珊 | 来源:发表于2017-11-03 10:04 被阅读75次
    异类

    01

    一直以来,人们面对那些最优秀人物总是充满着仰望和惊叹。看吧,这些天才,永远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所能企及的。

    然而《异类》这本书的到来,准确的说,是书中这几年非常火的一个定律——10000小时定律,打破了人们对天才的认知。

    我们的传统一向认为,这些优秀的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站在世界的巅峰,绝对是因为天赋异禀,智力超绝

    10000小时定律却告诉我们,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0000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个定律最大的作用,我想应该是给了我们这些普通人无穷的信心。我们开始认识到,天才,并不是天生就是那么优秀,他们也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达到了如今的顶尖水平。

    那么,我们这些普通人,是否也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获得自身的不断提高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智商,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在成功路上扮演了那么重要的角色。

    02

    到底有没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这是心理学家曾经一直争论的一个问题。最终的答案是有,不然如何解释,在相同的条件下,有些人就是学的更快、更好呢?但是,心理学家对天赋研究越深入,就越发现,天赋的作用其实很小,而后天的努力作用其实很大。

    智商,是存在门槛效应的。智商与成功只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关联,一旦某人的智商超过120分,此时更高的智商并不意味着同比转化成更多的现实优势。一个智商130分的科学家跟一个智商180分的科学家都一样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这就是我们一直以来被高估的天赋的作用——让一个人在最开始时学的更好更快一些。但是任何一个行业如要达到顶尖的水平,越学到后面,靠的越不是天赋,而是持续不断的努力,反复的练习。

    所以,你如果跟我一样,只是个毫不起眼的普通人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舒一口气了,我们不要求说达到大师级水准,但是通过反复练习某个技能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这绝不是天方夜谭。

    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了,我智商也不会低,也很努力的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进行各种练习,可我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这个问题问的好,因为如果想要取得影响国家、世界级的成功,个人的努力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04

    成功最终是由什么构成——成功是由一系列可预知的、强而有力的优势环境和机遇构成。

    曾有人发现加拿大冰球队队员的花名册上,队员的出生月份几乎全是集中在1-3月,其他月份的寥寥无几。这个发现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经过分析才发现是由他们的“年龄分组日”是在“1月1日”造成的。

    加拿大人在球员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进行筛选,进而优胜劣汰,将天才和非天才分组。一般“天才组”成员会给予更多的强化训练,更多的指导。最终靠近“年龄分组日”的球员,因为年龄稍大、身体发育更成熟,从而获得了巨大的优势——他们被分进了天才组,获得更多的指点和训练。而年龄靠后的,早早的就被淘汰了。

    天才组的成员,一开始也就比别的队员好一点点,可这微小的优势带来的机遇扩大了和其他队员的差距,随后的差距和机会交替发挥作用,最终被选中的队员成为了真正出众的天才。

    《新约.马太福音》上说,有的,还要加倍给他,让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所以,不要小看一开始的那点优势,正是它形成了“马太效应”,使得优势不断的累积,呈指数级爆发。所以,当你看到,曾和你一起坐在同一间高中教室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和他的差距越来越大,最后到了只能仰望他时,请不要惊讶。

    05

    成功,除了最基本的要求——你在某个领域已经深耕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它还需要这个时代给予的机遇——你浸淫了多年领域的时代恰好来临了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马云如果早生10年或晚生10年,那么阿里巴巴的掌舵人很可能就不是他了;比尔盖茨,如果不是生在一个较富裕的家庭,能第一批接触到电脑并学习编程,而那时又正是个人电脑刚刚兴起的时代,那么当今有没有微软还真不好说。

    所以,造就成功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它更像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影响——从你的出生地、家庭背景、学校教育,以及你所处的时代浪潮,都深深的影响着你的成功。

    当然了,很多外在的条件我们是没办法改变的,大部分一出生就决定了,如家庭背景。所以作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影响圈,专注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反复的练习,稳定的提升自己的技能,达到预期目标。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10000小时定律”的局限性,因为就算你反复的练习了10000个小时,你也未必就能达成预期目标。

    那么,10000小时定律到底有哪些不妥的地方呢?

    06

    事实上,“10000小时定律”是格拉德威尔在几个心里学家研究小提琴演奏者和国际象棋大师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心理学家发现,小提琴演奏者和国际象棋大师们之所以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那是因为至少经历10个年头的刻苦训练,而格拉德威尔把这个训练的时间量化成了神奇的“10000小时”,并写在了这本著名的畅销书——《异类》上。

    格拉德威尔说,只要你训练的时间达到了10000个小时,你也能像天才一样取得那些瞩目的成就。

    这句话对,也不对。对的那部分是,任何领域要取得成就都需要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哪怕你是天才也不例外;错的那部分是,你只要反复练习10000个小时就能获得成功。但是,如果你把“反复练习”改成“刻意练习”,那就对了。

    没错,如果你看过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著的《刻意练习》,那你就会明白,你如果一直重复以前的行为而没有跳出舒适区,就算反复练习十万个小时也只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那么什么叫刻意练习?

    首先,练习要有清晰的目标。其次,要有及时的反馈,能够知道自己当前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最后,需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之外而又不超出太多去进行反复练习,不断改进,不断提升。

    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学习底层能力——刻意练习。

    07

    正如格拉德威尔在书中末尾所说,所谓的异类,从来就不是什么异类,他们只不过是时代机遇和刻苦训练的产物。而平凡的我们,看明白了这些以后,是否终有一天,也能迎来自己人生中的那个“异类”?

    我想,这个答案,不在格拉德威尔,不在我,而是在你身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异类》的启示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qn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