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言狐语32 | 跟鲁迅先生学“穿越”

作者: 青狐啊青狐 | 来源:发表于2019-03-08 23:10 被阅读13次
图片源自网络,侵则删

我们都知道鲁迅的《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都很有特点,鲁迅先生自己也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其实,我们现在回头总结,《故事新编》的艺术手法不仅不同于他本人的其他小说,而且与后世类似的历史演绎小说、戏说历史小说等也有很大不同。

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首先是他们身上有值得人们学习的东西。下面以文学史总结的《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来学习鲁迅先生的“穿越”艺术。

鲁迅先生自己总结《故事新编》成书过程,概括了几点:“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博取文献,言必有据”;“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总的来说,最重要的方法和最大的特点:是以现代思想与社会感受来处理古代题材。

在具体写作上,其中一个鲜明特点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主要人物、主要事件,都有历史文献的根据,大量情节和细节都有古籍所本。无论是对墨子、大禹的歌颂,还是对伯夷、叔齐及老庄的批评,基本上是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并未随意涂饰或对现实进行简单的比附与射影。

但“博取文献”只是作为小说的“基础材料”,在写法上,是只取“一点因由”加以“点染”的。所谓“点染”就是通过艺术虚构,在历史材料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改造和发展,将现代人的生活融入古人故事之中。经过这样的艺术创造,使古人和今人有机地纳入同一形象系列,将古代情节和现代情节有机融为一体。

具体写作时还必须努力发现古今两种人身上的共同之处,或歌颂,或批评,无疑都有一定难度,而鲁迅先生也是因为其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和对现实社会的深邃的洞察力,才能将古今交融处理得天衣无缝。

《故事新编》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将古人写活,而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大家都知道古书的记载,史书不用说,以平面记述为主,很少有对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深入描绘。

于是《故事新编》通过侧重于对古人性格、精神和心理状态的深入开掘和扩展来是历史人物形象丰富、事件更加具体精彩,并用“画眼睛”的手法加以渲染和强调。

《补天》中女娲的气度宏伟的创造精神;《奔月》中后弈创业后的寂寞感与被欺骗后的愤怒之火;《铸剑》中黑衣人的冷峻与刚毅;《理水》大禹的不怕辛劳、不怕诋毁的苦干、实干精神,都被描绘得形象具体,栩栩如生。

古人与现代人本相距甚远,如何将古人写活?鲁迅先生是这样做的:

从现实生活出发,寻找古人、今人思想感情上的相通之处加以推想和发展;

不将古人“神化”、抽象化,而是将古人当作人,当作具体生活中人。

第三,“油滑”手段,即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如何看待这种“油滑”手段,争议和讨论有很多,鲁迅先生自己也曾怀疑过这种方法,但是在以后的创作中这种“油滑”却并没有放弃,相反有增无减,甚至古人满口现代生活的语言,如“ok”等油腔滑调。

对此,文学史上理解为是鲁迅先生对民间戏剧“二丑”艺术对喜剧人物刻画方法的借鉴,其实,本人觉得这只能作为艺术方法的来源,却不能作为“油滑”是否与历史不符的理由。

然而,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讲,只要不违反艺术真实就可以了,没必要追究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因为谁也无法精确知道古人真实的生活。

总结了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独特的艺术手法,我们再来思考如今各种的“穿越”,不难发现这两者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

不知道如今有没有人专门研究当下的“穿越”这种艺术手法,本人百度了很多次,看到的大多都是凌乱的,不成系统的,而且更多的人只是在或赞赏或批评。而至于好在哪里,不妥之处在哪里,都没有说出本质的深刻的理由道理。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资料有限,没有发现到吧。

以下探讨一下本人的观点。

首先,上面总结的鲁迅先生的那些艺术手法都可以借鉴来为“穿越”服务。而且在人物语言的“油滑”手段上,让穿越主人公到古代跟古人讲现代语言,在艺术真实上更符合人物形象,这也就克服了“油滑”手段遭到反对批评。也由此可以看出,“穿越”这种艺术手法的魅力所在:更能使古今交融处理得天衣无缝。

第二,在“穿越”的视角上,可以更加开阔些。如今的国产电影之所以显得有些不尽人意,本人觉得有一点是明显的,与欧美大片相比作品关注的视角太狭窄,或者说不够广阔,这样会在某种程度上使作品缺乏责任担当感或者说是历史的厚重感。比如,欧美大片动辄就是全人类怎么怎么样,或是生命的思考,什么是自由的思考,甚至宇宙怎么怎么样。

而国产的呢,这类题材这类视角关注很少。在这方面,“穿越”可以有力地开拓视角视野,就像有人说,当下的“穿越”大多是向“后”穿,即向过去穿,其实,完全可以解放思想,完全可以向“前”穿,向未来穿。

就这一点,本人想谈谈自己的一点主张。

我们都知道,史诗与神话的思维是人类历史出于童年时期的产物,而从宇宙史的角度看,地球文明的思维在漫长的宇宙史中也许也只处在童年时期,也就是说在探索宇宙的广阔空间里,地球文明也许就真的如同原始时期的一个部落,一座城池,甚至一个村落。

这样比较,是想说明在艺术反映上,史诗和神话的题材在今天仍然可以运用,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现代人的思维,来书写人类探索宇宙文明过程中的宇宙史诗和神话。这样,我们完全可以超越欧美类似《星球大战》的艺术视角。其实,他们所谓“星球大战”、“银河帝国”,思维和视角也只是现实、历史的反映,而我们从史诗和神话的角度完全可以开拓出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领域。

第三,“穿越”题材通过交错的时空,利用古代与现代智慧的碰撞和摩擦,制造了更多的火花。而且作者在创作上也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如,借着穿越的外壳,可以把宫廷内斗、言情、搞笑、恶搞、历史、偶像、狗血、山寨等元素合理融合。当现实剧情线断裂的时候,它可以古装;当言情戏码将落俗套的时候,它可以果断地武打;当打打杀杀都收不住场的时候,还可以科幻。

总之,在不违反,或出现严重的历史扭曲的前提下,“穿越”可以使作者的创造力发挥到淋漓尽致。

第四,“穿越”可以融合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来提升文学或艺术价值。举一个例子,《宫》中的晴川曾以一首《明月几时有》现代歌曲的演唱博得古人的好评,于是有观众对此表示受不了,觉得太雷人。

其实,以本人看这没什么受不了的,一点都不雷人,因为就音乐来说,古今中外的曲调旋律都是相通的,而且各个时代都有其本身的特点,清人也未必能完全了解宋人的旋律,所以晴川以现代的旋律博得清人的喝彩也不是不可能的,只要现代的音乐旋律足够好、足够美,是完全可以的。

如果硬是说这样就叫雷人,那么五四时期郭沫若的历史剧中那些人物的语言、思维,岂不是更雷人。说到底,必须要处理的合理,只要不出现像宋人吟诵元曲那样的历史硬伤,就行了。

如今提倡文化产业,文化立国,如何寻找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已成为重要课题,作为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价值理念的文学或艺术,也应勇敢承担。

“穿越”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也许可以为此做出贡献,我们完全可以带着现代人的困惑(信仰缺失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农村生态问题,社会人心隔膜问题,现代文明的千篇一律等等)或现代文明,穿越到古人那里,与他们探讨,向他们学习一些能够解决现实困惑的方法,寻找一些那些早已湮没在现代人记忆里的优秀的智慧、文化、文明。

或者将古人的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等与现代的进行比较一番,吸收融合一番,也许就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精彩;又或者向未来文明,向外星文明来寻找解决困惑之道、文明创新之法。

当然这里学习与探讨的“穿越”,大多仍还只停留在宏观的方向把握上面,具体创作方法还是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创新才能发现更多的“穿越”艺术手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比较系统的体系理论。所以,还需要更多喜欢“穿越”的人去实践,去总结。


一家之言,仅供笑谈。更多内容请关注文集《狐言狐语》

相关文章

  • 狐言狐语32 | 跟鲁迅先生学“穿越”

    我们都知道鲁迅的《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都很有特点,鲁迅先生自己也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 狐言狐语 | 镜子

    镜子,可以正衣冠,这是它本来的功用。尤其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出门之前总要“正一正”,以免各种不得体,而闹笑话。即便如...

  • 狐言狐语1

    我已经对那些在路边买来火腿肠和牛奶悉心喂养流浪猫流浪狗的好心人见怪不怪了,反而是那些突然对路边行讨拾荒的老人匆匆递...

  • 狐言狐语1.22

    如果你是透过欲望的屏障在听,那么很显然你听到的只可能是自己的独白和自己的欲求。 语言到底是如何影响和控制我们的呢?...

  • 狐言狐语 | 逃课论

    古之贤者,有曰:“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今之所谓逃课者,余以为,亦然。 余常思之所以逃课者,盖不喜...

  • 狐言狐语 | 监考有感

    左也睡,右也睡,换个姿势再睡;前也喊,后也喊,真的喊了又喊。 上课就睡觉,下课就尿尿,这就是你的学习考试之道!上课...

  • 狐言狐语 | 暗香浮动

    八月桂花香。 其实这个时节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比如中秋节,月饼,石榴,以及人月两团圆等等。 对于桂花,尤其是桂花香,...

  • 狐言狐语 | 执念

    最近,和爸妈一起吃饭,吃到油炸蚕豆这道菜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爸和我妹喜欢剥皮吃,我则喜欢“连皮带肉”囫囵吃...

  • 狐言狐语 | 类似苍蝇

    早已过了立冬之日,有时仍看到一些苍蝇在活动,有的甚至感官动作明显变得迟钝,只能伏在一处爬来爬去,看着让人心烦,时常...

  • 狐言狐语 | 游戏与想象

    每当假期,叔叔家的小堂弟喜欢围着我问这问那。我看书写字或者看电影时,也喜欢在旁边,即使他自己玩自己的。 当然我也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狐言狐语32 | 跟鲁迅先生学“穿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yc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