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根源三部分:甲骨文、青铜器、周易。
甲骨文知识的总结:
1.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文字,距今3200多年。
2.中国文字的始源。
3.发现地是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
4.甲骨文不仅是象形字,还有指示、形声、会意、转注等功能。
5.出土10万多片,有4500个字,能识别的字1700个。
6.1899年发现甲骨文,发现者之一是王懿荣。
7.20世纪70年代,陕西出土西周甲骨文,说明周在文化上继承商。
越学习,敬畏之情、自豪之感、责任之心油然而生。中华大地上的古人,集结一切智慧,创造出成熟的甲骨文。

今天,我们写出的每一个汉子,都是古人送给我们的厚重礼物!感念并忠实地传承下去!
青铜器知识总结:
1.商周时代以铜和锡合金制造,距今2700年~3700年,青铜器里最壮观的是钟鼎;
2.青铜器上有饕餮纹饰;
3.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又称钟鼎文,也叫钟鼎铭文;
4.最大的鼎是800多公斤的司母戊鼎;
5.以金文著名的周代青铜器:大盂鼎、墙盘、大克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等。

《周易》知识总结:
1.《周易》定义是根据商周时期的占卜资料,以信息、符号、公式,来解释宇宙流变和矛盾的著作;
2.基本结构是由八卦生发出来的,八卦象征八种自然物: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在卦中称之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3.八卦由二二相重,产生六十四个别卦;
4.《周易》包括《易传》中的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文明以健,中正以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之志”,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君子以反身修德”,“君子以同而异”,
“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君子以振民育德”,“君子以惩忿窒欲”,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需,须也”,
“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5.《周易》的哲理:刚健有为,对立转化,物极必反;
6.《周易》的一些哲学东西由《易传》推向哲学境界;
7.《周易》分为象数派、义理派,主干部分是象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