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国刚 | 为什么如今许多人缺乏工作积极性
最近与几个同事聊天,谈到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事,有老师说,现在的大学生都不积极,报名参赛的人数很少,并且不会主动找老师指导。
我说,别说学生了,你觉得老师有积极性吗?结果大家都觉得老师也没什么积极性,平时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讲课任务之外,各种活动和会议能不参加就不参加,论文能不写就不写,课题不想报,学校里的事务不关心。
当然,还有一批老师是这样的:由于制度因素,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对本职工作积极性不够,没打算评副教授、教授之类的,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转向了其他可以赚到很多钱的活计,在那里工作还是挺卖力的。
应当说,缺乏工作积极性,不是某个职业特有的。在社会上,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态度消极的人有很多。
(摄影:厉国刚)
为什么大家都变得那么散漫,没了工作的积极性?
这与许多因素都是有关系的。但从这些年来看,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不断累积的房地产泡沫问题。
楼市从无到有,从出现到迅速扩张,房地产业在社会经济中作为支柱产业存在了很多年。房价的非理性攀升,扰乱了人们生活、工作、成家的节奏。过去那种通过努力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报酬,慢慢积累财富的做法已经变得跟不上形势了。入手一套房后,房价涨一倍,财富就可以迅速增长上百万,如果折算成工资,需要十多年不吃不喝才能赚到。于是,那些热衷于炒房的人都赚到了大钱,而死守着工作,兢兢业业干活,领取工资的人,远远地被甩在了后面。
并且,总的来说,房价不断在上涨,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歇过。从而一次次地教育那些老老实实干活而不上炒房这辆快车的人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工作不如炒房;只知工作不懂炒房,会被时代抛弃。
(摄影:厉国刚)
结果,那些醒悟早的人,由于买了很多套房,财富迅速膨胀,从数字上看,即便此刻提前退休也够吃一辈子了。而那些错过了楼市快车的人,一再望房兴叹之后,要么守着唯一的一套房,“小富即安”,不再做赚钱致富的迷梦,要么租房度日,打定决心与楼市泡沫对抗到底。总之,许多人觉得努力工作意义不大,不如就那么混着。
房价的不断上涨,不仅那些预测楼市泡沫将破的经济学家被打肿了脸,而且普遍通用的经济规律貌似失灵了,更严重的是它毁坏了正常的社会价值体系和合理的财富分配体系。有些拆迁户躺在大堆补偿款上睡大觉,有些拆迁户则失去了安身立足之地;那些房子多的,工作变得可有可无,意义大减;那些房子少的,即便再怎么拼命干活赚钱,也赶不上房价的上涨,买不起房,生活失去了希望。在一线城市有多套房的,与那些住农村泥瓦房的人之间的财富差距在迅速扩大。
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正在撕裂这个社会:从工资的角度,虽然大家相差不会太大;但从以房子为核心的财富角度来说,财富的差距越拉越大,有房户与无房户之间不可弥合的天堑正在形成。
(摄影:厉国刚)
在一些西方国家,工资的增长非常缓慢,房价上涨也不算快(如果没有中国炒房客的话,会更平稳),从而财富的快速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样的社会,往往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税收制度规范,没有太多的漏洞可以一夜暴富,社会预期是非常稳定的,是一种确定性很高的社会。而在中国,为什么许多人一边焦虑,一边则对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没法通过努力获取足够多金钱回报的工作,失去了积极性,是由于这是一个房价在快速增长,却又不确定性很强的社会。
如今,整个社会处于程度相当高的涣散状态。头几年出现的那句台词“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非常适合当下情形。
社会涣散,是由于“塔西佗陷阱”已经出现,大家对官方缺乏了信任感?还是规则体系不合理,不规范,不完善,丛林法则下各自求生的一种体现?或者是有组织地不负责任的风险社会的一种特征?没人在负责任地管理,或者说想要管,却并不可能了。
(厉国刚 博士、副教授,微观大道原创出品166号,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