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2 黛蛾长敛

作者: 文案慧冰 | 来源:发表于2018-06-22 12:37 被阅读20次

    “黛蛾长敛”语出秦观词,全文如下: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词是用来唱的,用以传情。唱的东西,除了军歌之外,鲜有慷慨激昂的。这大概和词的用处有关,比如宴会上弹奏一曲,唱一首《明月几时有》比较合适。最早是五代时期的“花间词”,听名字就知道,这里边除了软玉温香儿女情长之外,大概也没什么新花样了。后来苏轼和辛弃疾开创了“豪放词”,丰富了词的发挥和应用空间。

    但宋词给人的整体感觉,还是那么柔弱,那么多愁善感。翻看《宋词三百首》,有一半是写春愁秋恨的,晏殊父子也好,欧阳修也好,林逋也好,动不动就愁啊恨啊的,把这个体裁都写完了,后世文人再写忧伤,只能照着这些路子来。

    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整体人文气象的表征。

    整个两宋,好像一直沉浸在一种莫名的忧伤中,不知道这忧伤是来自于对外打仗的憋屈,还是来自于太平盛世的无病呻吟,实在令人着急。

    反观唐代,就是另外一种风气。

    唐代以诗闻名于世。唐诗里就没有那种伤春悲秋的调调。

    对比一下可知,同样是女儿闺怨,唐诗里写“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而宋词则是“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前者是理性的分析,有气魄也有尊严,而后者则是“啊呀呀,我的爱情鸟他还没来到”,若遇到不厚道的人士,会给你贴上“寂寞少女思春”之类的标签,就显得很没尊严。

    当然这也和体裁有关。因为诗是用来读的,用以言志。诗的音乐性仅体现为格律,没有固定的曲子,只能通过朗诵去感知其文字的魅力和诗人情怀。朗诵和唱歌统一在音乐里,所不同的是,唱歌必须跟着旋律走,高低起伏都有定数,音乐为主导,而朗诵用的是轻音乐,音乐连个配角都不算,最多是渲染环境的背景音。

    弄明白这个你就知道了,词是臣服于音乐的,而音乐是臣服于诗的。

    宋词在整体格调上不及唐诗,和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黛蛾长敛”的意思是,娇美的眉毛经常紧锁,意思是过得不开心。这种不开心其实触及了所有人,因为写的是“情”。

    ——啊无论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那个她!

    以爱情为永恒的主题,就不愁没东西可写。

    比如民国时期那波文人就巨能煽情,徐志摩的《我等候你》,标准地低到了尘埃里。鲁迅看不惯,就写了《我的失恋》来揶揄。

    席慕容开创了“流年体”,风靡一时,其实也不过是情窦初开时的一些小感慨。大致套路如下:触景生情——回首往事——祝福彼此。

    回忆是随时随地的,回忆中的你我,是像小说一样完全虚构的,而回忆的内容,则是爱之甜美,以及分手后的忧伤。

    如今呢,连“流年体”也过时了,没有谁长敛着黛蛾,临窗苦等远方的书信。

    只有在纵览古代文学作品时,才惊讶地发现,其实,大半分作品都写于“黛蛾长敛”的状态。

    所以,文人的忧伤,是有来由的。

    2018.06.2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6-22 黛蛾长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kk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