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但凡做父母的,只要是有了孩子,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恐怕也是教育孩子的话题。之所以会这样,很大概率上是家里有一个不听话的態孩子,为什么会有一个让人头痛的孩子?在另一个角度去看,恐怕是护犊心切这个人们的通病导致的。
自己家的孩子只能自己说不好可以,别人谁说恐怕也就不行了。正是有了这样的共性,人们才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大多数家长正是有了这样的状态,才致使孩子变得性格乖张。某些方面来看,之所以孩子会出现乖张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在父母的性格影响下形成的。
如果能够静下心来观察一下身边的家长,看一下他们在谈论一些敏感的话题中常常会忽略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去制止,就是过度的限制其言行。现实情况常常会让孩子有冰火两重天的感受,爱孩子时是一个模样,亲都亲不够!讨厌孩子是另一个模样,骂都骂不完。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连自己的情绪都不知道如何管理的大人,还怎么去教育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这里面的大人包括老师和家长,以及与孩子有直接关系的成年人。正像老师在课程中讲到的那样,教育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让孩子成为我们想要他成为的那个模样。
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样的道理,一个好的园丁,看到花园中的杂草,很自然的就会剔除,因为他们清楚,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园圃中的花儿茁壮成长。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也决定了孩子以后对其他人的态度,家长的与世界相处的模式,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
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家长就是一个不愿意守规矩,在各方面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那么这些行为也很自然的会从自己的孩子身上体现出来。进一步的来看,假如说家长都是一个自暴自弃,对前途失去信心的人,还怎么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由此可以看到,读书育人不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而是一个社会共同的责任,在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孩子,大概率上也会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那些在不安定因素诸多的环境中生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不知道什么是规戒和惩罚,那么长大以后,触犯法律红线的概率也会增加。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善的体制,过度惩戒的教育又是一个畸形的体制。某个层面上来看,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有一些新旧观念对人意识的冲击。身处其中的人,应该有一个自我学习的认识,通过学习认识新的思想,在消化吸收后可以用这些新的知识融合到身处的社会环境中,这样才可以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与身边的人和事和睦相处。
一个可以看到的事实,即便是再宏大的目标也需要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中。人是这个社会中最小分子,假如说这个社会中的最小分子都可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那么社会这个系统也自然的可以实现高效的良性运转。
某个层面上来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应该像是一种水与鱼的关系。在这个社会生态系统中,所有的教育成果都需要在社会系统中磨合,只有经过磨合适应的果实,才能够在这个系统中生根发芽,展现出生命的属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