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被称为是第二次童年,恋爱其实就是为了成为对方心中独特的那个自己,感受到情有独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在恋爱的过程中,我们都会表达出自己好的一面,或者很“作”的一面,核心就是想看到对方能对自己情有独钟,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自己有多重要!
童年的美好回忆多,父母关系和谐,得到了足够关注和爱的孩子,基本我们不会特别强烈地奔向恋爱, 不一定会早恋,早恋更像是修正童年的错误,很多早恋的孩子,都会是在家中找不到温暖,于是在异性那里找到温暖之后,他们就遏制不住的相爱了,这种相爱,更容易相杀!他们把太多内在没有满足的坑洞投射在对方身上。不是搞死对方,就是搞死自己,在早恋中退行,回到不懂事的孩子,修复曾经的坑洞过程。
从恋爱这件事情,我们可以观测出一个人早年跟父母的相处模式,内在的小孩的坑洞。我们通常带着这些黑洞和他人连接,如果遇上另一个黑洞很多的人, 那就相爱相杀, 从小无条件的爱多的孩子,在亲密关系中很自信,不需要向外抓取和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和是否全然被爱,他会尽情地在对方面前表现出 真实的自我,因为真实的自我,从小都可以得到关注和爱。
而如果从小父母和子女,互动模式有问题的家庭,例如,父母明明非常爱孩子,表达出来的却是非常严苛的,希望孩子更加完美,打压他,只要孩子流露出天性,就打击。这样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他在表达自己的爱的时候,会有很多的顾虑,他担心自己不被爱,担心自己付出得不到回报,担心自己没有那么值得对方爱,担心自己不可爱,因此在恋爱的过程中显然不太容易顺利。
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不但会体现在恋爱关系当中,也很容易体现在,代际遗传当中的亲子关系中。
例如,一个从小缺乏关爱的母亲,因为,怕自己的孩子蒙受自己童年时的痛苦.反而会过度照顾孩子,生怕孩子走一点弯路,受一点委屈,造成了孩子创造力被遏制。
一个从小充满爱的母亲,他对孩子的关怀也相对比较有边界,并不会因为自己的恐惧而过度的操弄孩子,或者过度的保护孩子,因此孩子也有相对好 的生存空间,会发展出比较好的创造力。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最好的方式是,你自己把自己给修补好。
步步愛疗愈
恋爱是修补童年被爱模式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