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不要贪染名利
名利之心甚微细,名利之惑甚狡猾,名利之诱甚甜蜜,名利之缰甚细软,名利之井甚隐蔽,名利之腐甚危险。
法师、讲师、布教人员在第一线,处在名利的风口浪尖,被大众簇拥顶礼,鲜花、掌声、名闻、利养不断,须保持理性、冷静、警惕,常怀惭愧,仰谢佛恩,怀机深信。
二、不要自我膨胀
名利勾小我,小我贪名利,串通一气,彼此呼应。
佛、我势不两立。
佛光普照,小我潜踪;我字当头,佛即隐没,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如迦罗求虫,遇风即长,小我之虫,遇名利风,迅速膨胀。
三、不要逞能好胜
但做一愚人,彻底躺倒,百无一能,只会如鹦鹉学舌,念南无阿弥陀佛。
我一站起来,必定兴妖作怪;要用六字名号的图钉把小我牢牢地钉在机法两种深信的大地上,让他动弹不得,作怪不了。
我能教人念佛,我能为人治病,我能代人消业,我能为汝超度,我能解汝烦恼,我能宽汝心怀……虽然念佛,仍不管用,有了我,不就管用了吗?佛+我=万能。狡猾的我!
四、不要借佛宣我
赤裸裸地宣扬自我,无人相信;躲在佛的大袍下,以宣佛而宣我,几无不信。
借佛灵验,障佛光明,贪盗佛功,滋肥我身。
五、不要大包大揽
只叫人念佛求往生,其余一切,任其呼天叫地、死去活来,概莫轻许。以能得根本,自含枝末;不以往生为重,现世利益也要失去。
六、不要越俎代庖
信仰的事,无人能代,必须让个人单独面对弥陀。
信仰是一对一的世界。
从来都是一人踏上白道,绝无二人同行。
弥陀说:“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
万能的我既要代众生庖,又要代弥陀庖。恰如中间商,两头吃利;从中阻隔,不让厂家与消费者直接见面。
七、不要拔苗助长
众生善根成熟有其必然过程,信心开发亦然。
浇水施肥皆要从根部着力,非从梢上强制拔高。拔苗助长,唯令速死。
反复闻熏,相续念佛,祈求佛加,为唯一入道门径。
八、不被造神崇拜
选神、造神、拜神,素为众人心理。
追求真理是辛苦的、孤独的,再怎样的易行道也要自己去走。
“佛看不见,够不着,最好有人代我们人神(佛)沟通。”凡口才好、头脑好、有魅力、肯发心的人(不论法师、居士),都容易被大众选作准神佛,一方面作为牺牲的祭品取悦神佛,一方面作为神佛的化身降福于人。
谁甘心入选、愿意被选、享受崇拜,谁即接近地狱。
九、不涉玄奇神怪
甘守平凡,则万魔莫犯。喜好玄巧,即自寻跌扑。
凡玄妙、奇特、神异、怪诞之事,皆淫巧之术,吸动无知者盲目崇拜,实乃祸人之端。
六字大道,弥塞法界,犹如虚空,深邃无底而平淡无奇,但任口称,便如空合空,岂容雕龙画凤?
十、不求灵应体验
凡夫之体乃贪瞋罪恶之体,凡夫之验乃历劫生死之验。
以如此体、如此验,欲望无生无灭涅槃之境,岂可得乎?
譬如丈尺欲量虚空,徒劳无益。
无体验,正好老老实实、守愚念佛;有体验,亦抛之东洋大海,还我愚痴,老实念佛,不被他骗。
坐地日行八万里,有体验吗?于虚空中出入行走,有体验吗?此等近事尚超凡夫心识,何况佛境。
一只蚂蚁乘波音747从中国越海穿云到达美国,它有体验吗?
欲以凡夫小心小智体验佛智境界,有体验则信而欢喜,无体验即心中不安,实是愚执,非因计因。
十一、不可自充裁判
只以教理、佛言祖语示人。不可妄自指认:谁得信心,谁无信心;谁上白道,谁未上白道;谁是真佛弟子,谁非真佛弟子;谁往生,谁不往生……此皆弥陀之事,唯佛知见,圣者菩萨尚且有所不知。《大经》言:“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论注》谓:蟪蛄不知朱阳之节,“能神者神之耳”。垢障凡夫,两眼漆黑,岂容说三道四?
十二、不得妄言幽冥
幽冥者,以其幽冥难知,故说幽冥。
好谈神怪者,神怪层出不穷;欲度附体者,附体度之不尽;一场法事度多少多少幽冥众,其中有某某、某某著名人士……然某著名人士此道场被度,他道场又出现,故知荒诞不经。
万法唯心,心有所好,必有所见,加以彼此交感,无始业种翻现,虚实难知。如牛喜青草,则处处皆见青草;虎食动物,唯见獐鹿麋兔。并非草对虎即少,对牛即多。
念佛之人唯以佛名为缘,平实平淡,不特别希求感通、妄攀境界,故也不会妄见境界。好说境界,多谈幽冥,往往由知见不正、心气浮躁所致。
~净宗法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