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必知的一些基本常识

作者: 王狐狸hulitalk | 来源:发表于2017-04-05 21:57 被阅读291次

    什么是产品?

    很多新手产品会认为产品就是一个网站、一个 APP,或者一个微信公众号,其实这是非常狭隘的一种认识。网站、APP 或者微信公众号只是产品的载体,一种触达用户的方式,并不是产品本身。

    产品本质上是能够解决用户某一类问题的服务

    这其实很好理解,微信是一个产品,因为它解决了人们沟通联络的问题;一把凳子也是一个产品,因为它帮助你维持一个能够省力且能高效工作的姿势;除了可以看到实体的,很多无形的服务也是产品,比如商业咨询服务,各种行业解决方案服务等等,它们都在特定的领域解决了特定的问题。

    必知的一些产品概念与关系

    使用场景:某人在某时某地因为某个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某种诉求,想通过某种方式来解决。

    比如,张三是一个市场 BD,经常需要出差,一次出差洽谈中,由于客户时间有限,只能利用客户用餐的时,在手机上给客户展示一些文件和资料,但是资料都在随身的笔记本中,将资料从 thinkpad 中转到 iPhone 非常麻烦。他想要一种更方便的解决方式。

    用户需求:在某个特定场景下,产生了某种需要,并愿意支付一定的成本去满足它。

    上例中,张三想,要是有一种服务可以让某些资料同时在多个终端中看到和同步修改就好了。这时他只要下载百度云,并注册账号,就可以在多终端的设备上看到同一份文件,一次修改,多处同步。

    产品功能:为了满足用户的某个特定的需求,所提供的某种服务,可以是程序,也可以是策略。

    百度云通过云端保存你的文件,并对每一处细微的修改进行同步,这个云端存储与同步的程序就是产品功能。

    用户价值:产品因为帮助用户解决了特定的需要,因而对用户产生了价值。

    用户通过使用百度云,免除了经常需要拷贝修改的麻烦,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就对用户产生了价值。

    商业价值:产品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还符合商业的需要,所以能产生收益。

    如果你文件太多,想使用超出免费额度的容量,那么你必须付费成为会员或者购买容量。企业就可以赚钱。

    用户体验:在满足用户需求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能否让用户愉悦甚至产生惊喜。

    百度云不仅提供了文件的存储和云端同步,而且对常见格式的文件,如果 office 文档、视频文件、pdf 等可以直接在应用内查看,这会让用户用起来很爽。

    下面这张图表现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用户是什么?

    神级产品经理俞军提出了一个说法,叫做:用户不是人,而是自然人的某一类需求的集合,用户(需求)随着外部场景的变化而变化。什么意思呢?

    其实我们反过来讲要好理解一些,那就是:自然人的需求在特定的条件下表现为某产品的用户。还不理解?其实非常简单,举个例子:

    小明(自然人)正在公司上班,突然有个事想找在另一公司上班的女票商量(特定条件),于是他拿起手机用微信(产品)和女票开始聊天。

    也就是说当小明有联络沟通某人的需求时,他就是微信的用户。他中午不想出去吃饭,于是用美团点了个外卖,这时候他就变成了美团外卖的用户,如果晚上想看视频娱乐呢,那他可能会变成腾讯视频的用户。

    在我看来,俞军的这种用户其实指的是我们以前常提的三个概念“用户 +  场景  + 需求”三合一的复合概念,俞军重新对用户这个概念做了定义,使它更准确了。

    那这样的重新定义有什么好处?如果在自然人层面看,在中国,目前几乎所有的产品的用户都是微信用户的子集了,你可能会认为社交通讯的用户都被微信抢走了。但如果从需求的集合来看,微信之外还有很多的通信和社交的需求存在。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新的视野可以帮助你重新发现更多以前你看不到东西。

    这个理论还可以很好的解释一个近年来很火的一个指标,用户使用时长,我们用上面的用户概念来理解的话,其实你占用用户的使用时长越高,其实也相当于增加了用户。原因就是每个人一天的时间是固定的24小时,除去睡觉、吃饭等常规时间,一天也就14个小时左右,如果微信微信的每天每人的平均使用时长达到14个小时,那么其它的互联网产品就真真正正没有用户了。

    需求是什么?

    有场景才有需求,虚无缥缈说用户有某种需求是不恰当的,我们知道人都要吃饭,但是从需求的表述上来说,“人需要吃饭”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简单的说,人饿了才会去吃饭对吧,一个刚吃了三大碗的人,你再给他一桌满汉全席他也吃不下。

    一个使用场景 = 特定的人 + 特定的时间 + 特定的环境因素 + 特定的诉求 → 特定的某个想法。

    需求≈商业价值

    需求有三个属性:用户价值、愿付价格和企业成本。也就是说需求不仅仅是从用户角度出发,而是需要考虑用户价值、愿付价格和企业成本,所以需求是有商业价值属性的。这也很好理解,如果需求不能带给你的企业特定的收益(不一定直接是钱),那么这并不是你应该考虑的需求。

    需求也不是痛点,需求可能是痛点的某种商业化的价值表现,它包含了用户价值、愿付价格和企业成本。理解起来就是:需求并不是用户想要什么,而是用户愿意花费一定的成本去满足它的什么需要。举个例子,你不喜欢洗碗,但是一个好的洗碗机要几万,你并不愿意花这么多钱去买对吧,所以你没有用洗碗机的需求。

    产品的价值

    从宏观产品上来看用户价值:

    产品的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换用成本

    新体验:可以无限大,这主要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智能手机相对传统的功能手机,在体验的提升上实现了很大的突破。

    旧体验:在某些垂直领域也趋向于越来越小。随着市场更加垂直,分工越来越细致,每个垂直市场都有大量的旧体验可以被升级替代。

    换用成本:则有多方面的,比如货币、时间、体力、精神、认知、获得、使用等成本。认知成本在高频词产品中可以被摊薄。

    举个例子:微信的朋友圈目前开始插入广告,这其实是有损用户体验的,如果你做一个朋友圈类似的产品,在设计上和交互体验上并不比它差,但是没有广告,这时候你给用户提供的新体验是大于旧体验,也就是说新体验 - 旧体验 为正。但是就用户从朋友圈转移到你的产品上的换用成本来说,目前来说几乎是无穷大的。因为你发朋友圈不是为了自己收藏,而是为了和朋友交流,你去看朋友圈也不是为了回味自己的照片,而是去看朋友的动态 。微信的朋友圈最核心是关系链,你的好友都在上面,你的新产品几乎不可能达到微信这么大的用户量,也不太可能有微信这么高的活跃度,所以你再做一个朋友圈是完全没有价值的,或者说价值是负的。

    从微观功能上来看用户价值:

    产品的价值 = 需求的刚性需求的频次需求的广度 * 需求的满足度

    先解释下这四个词:

    刚性:就是用户的需求强不强烈,对应我们常说的刚需、弱需。

    频次:用户多久有一次这样的需求,比如吃饭一般一天三次,但普通人去医院就医一年也就一两次。对应我们常说的低频、高频。

    广度:每一个需求都有特定的受众人群,受众人群的大小就是广度。对应我们常说的大众、小众。

    满足度:由于市场竞争,有些需求已经被满足了,有些还没有。对应我们常说的红海、蓝海。

    现在这个公式就一目了然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调查数据和判断将这每一个因素量化。我们常说各种程度词,如大概、可能、一定其实都可以通过定量的方式来表现,通过多人的判断量化综合后,最终会得出一个价值的结论。

    产品的商业价值

    商业价值 = 愿付价格属性 - 成本属性

    也就是说,商业产品的核心是用户愿意付费的价格减去成本属性的差额。这个就不用解释了,清晰易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产品经理必知的一些基本常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ax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