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每天写1000字烟雨亭
《眉州苏轼---中国的苏东坡》(19)

《眉州苏轼---中国的苏东坡》(19)

作者: 悟理趣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09:04 被阅读65次

苏轼试剑恶虎石

苏洵第二次考举又名落孙山,十分郁闷,看来光耀苏门、为国效力只能靠苏轼、苏辙两个儿子了。怕自己多年的文章思路影响两个儿子考举,苏洵把老脸一抹,送他们到中岩书院。

《眉州苏轼---中国的苏东坡》(19)

一个月色清朗的夜晚,眉州城东门码头悄悄驶出一条篷船,顺岷江而下,行驶在前往青神中岩寺的水路上。时值初秋,江风和煦,两岸涛声阵阵,远处渔火点点,美得醉人。苏轼、苏辙在船头眺望月色夜景。不觉中,一轮明月跃上,水白风清。苏轼长袖飘飘,于船头喜形于色起来:“这月亮就是从峨眉山顶翻过来的,李太白当年仗剑出川,辞亲远游,抱负宏大!可惜,他没用那剑去征胡虏、镇边关,还说什么‘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苏辙也兴致高涨:“李太白只能叹息‘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空留壮志。”苏洵从船舱内踱出来,评说道:“谪仙的诗文虽无刀剑之勇,也是安邦定国的利器。勇夫者如项羽,又何能立国?”言罢,又语重心长地教训两个儿子:“你们不可急功近利,追逐一时的功名,而要做辅国安邦的栋梁之材。”苏辙点头称是。

苏轼仰望天空,远处山色渐浓,形如笔架。心想:鬼斧神工之力,必凭长剑才行。在中岩下寺慈姥矶头弃舟登岸,早有苏洵好友,中岩书院教席、乡贡进士王方及三五朋友执了灯笼,于岸边等候。苏洵令两个儿子一一拜见。来迎的人中有位僧人,一把握了苏轼的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你们两兄弟都是做车的材料。”苏轼这才发觉有位僧友,手拄铁杖,身形矫健,粗眉大眼,声如洪钟,忙请教法号。王方介绍道:“上寺住持悟能法师,先披戎装,后披袈裟。”悟能言道:“我兄悟空西天取经,修成正果后又被佞臣谋害,给压在慈姥峰下两百多年,天天听中岩书院的诗书声,竟也动了心,带信叫我别再打打杀杀,可我又怕读书伤神,只好在上寺陪我师兄听诗文。”苏轼激动起来:“悟能师父,我好像见过你的。我爹给我安排的读书楼就在上寺,还说是我外婆托梦,有个和尚保佑我。”众人大笑,不觉已到中寺。过双龙桥又一里,见一巨石,上书“中岩”两字,径如人高,其右有景:伏虎台,巨石下压一老虎,自是石刻而成。苏轼执着灯笼走近,只见石虎双眼似要转动一般。进到上寺,仿佛伸手可摘星,三峰如石笋耸立,又有一峰状如宝瓶,单立于右,月光下俊逸非凡。悟能对苏东坡说:“这是观音娘娘的净瓶。对面那山崖,白天就现出我师兄悟空的头来,正对着书院的走廊。观音娘娘因为见悟空有功而不得其用,弃了净瓶自去云游了。”王方喘着气赶上来,责怪悟能:“月夜阴气重,不宜说神怪传奇。”悟能哈哈一笑,叫声得罪,自去前方。一行人在上寺用膳,安顿不提。

《眉州苏轼---中国的苏东坡》(19)

约近三更,众人听着山间松涛呼啸,也渐入梦乡。苏轼却因攀这上寺,双脚很是酸痛,恍惚中就像是走在来时的山路上,只是孤身一人,脚步踉跄。忽然前方闪出一只大虎,咆哮而来,奋爪、剪尾,苏轼大惊,奔命而逃。却见中岩上寺巨石炸裂,分为一品三峰,悟能法师长髯飘飘,端坐云头,手中弹出一石,愈飞愈大,直落下来,将那老虎压在伏虎台前。苏轼忙跪谢不已。悟能手执佛珠,缓缓而道:“此乃翠微峰,容诺讵罗尊者龛,容观音娘娘净瓶,也结缘中岩书院。今石镇悟空、恶虎伤人,皆为妖气所致。贫僧观山象,皆因左侧山脉为虎爪扭曲所致,山川坏死,望你能断之!”言毕于袖中抽出宝剑一把,立时红光一闪,青波涌于锋口,递与苏轼:“这是太白佩剑,乃斩妖降魔之物。当年太白从平羌出川,我在慈姥矶给他磨了三天剑。哪知剑有灵性,太白醉入仙池,神剑溯流而返!”苏轼双手接剑,试舞几下,顿时人剑合一,旋转升腾,腾跃于石笋三峰之巅,吸诺讵罗尊者、观音净瓶、大圣悟空之灵气,渐渐身不由己,飞升翠微,但见山峰左侧,黑地里伸出一嶙峋石爪,如虎如鹰,欲倒乾坤。苏轼凌空而下,一剑而下,剑锋所到之处怪石顿裂。悟能从云头大叫:“石爪断了!”苏轼也跟着大叫,倒把自己惊醒,已是艳阳一片,窗外山崖现出“翠微”二字,正感怪异,就听众人叫声:“稀奇稀奇,石爪断了!”苏轼也不知“石爪”何处,跟着众人跑出去,由上寺大殿左侧石阶而下,入涧道口,只见中间齐齐砍出一条剑缝,径可直入。悟能也在人堆里,十分惊奇地对王方说:“吉兆还是凶兆?”王方倒显得沉稳,拉了苏洵的手:“昨夜书院迎三苏,今晨石爪成两堆,吉兆呀!”

这条剑缝至今仍在。

《眉州苏轼---中国的苏东坡》(1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眉州苏轼---中国的苏东坡》(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dk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