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087713/d264dbe3b98ae30f.jpeg)
童年的时光是无限欢乐的,不可否认那段岁月是很贫穷的,却不觉得苦,因为那时候家家户户普遍都不富裕。
那一年,爸爸在外务工时摔断了腿,卧床一年不能出去工作,治腿还花光了所有家底。原本平稳迈步在小康路上的小家庭瞬间被打回原形,甚至更糟了。
我们三姐妹尽管上学成绩优异,奖状把客厅里雪白的三面墙壁都贴满了,却还是担心开学的日子。
九月一号缴纳学费的那两天,很多牵着学生去报名的家长表面上风平浪静,心底却是波涛汹涌,焦头烂额的,几百块钱的学费那都是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借来的呀。当然,我家也在其中。
我们家三姐妹,妹妹上小学,我升初中,姐姐考上了师范学院。九十年代考上了师范院校是件大喜事,摆完了几桌酒宴后,爸妈不禁开始犯愁我们三个人大好几千的学费。
妈妈在家务农同时照顾爸爸,没有收入来源,没有一点儿存款,怎么办?
借吧,只能先借呀。
爸爸躺在床上,里里外外都是妈妈操持,包括借钱的事情。
吃过晚饭,我们在灯下写作业,妈妈收干净了厨房,打个手电筒出门了。
一两个钟头后,妈妈回来了。她大步流星,一脸红润穿过我们写字桌前,直奔里屋的房间,平日里大嗓门的她,竟神秘兮兮对爸爸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猜猜看是什么 ?——强大伯答应借给我们三百块咯!”隔着一层墙壁,能听到爸妈你一句我一句欢快的交谈。
我停笔抬头,正好与对面写字的妹妹眼神相遇,两人会心一笑,心里的石头仿佛都卸下来了。
有时妈妈回来,钮开大门的锁孔,“哎”,堂屋里一声寂寞又清晰地叹息。她疲惫又沉重的脚步走过我们门前时,我们不言自明:这次妈妈出师不利。
一般开学的前半月,神通的妈妈总是能把学费筹得八九不离十。
开学前两天,妈妈嘱咐我和姐姐去表叔家取钱。之前已经和在外包工程的表叔说好,开学时借五百给上师范学院的姐姐做学费。我们期待地如约而至。
姐妹俩第一次坐在表叔家宽大又松软的真皮沙发上,竟有些手足无措。浑身圆圆的表叔翘着二郎腿瘫在沙发里,他掐着烟头猛吸了一口烟,撅嘴朝前吹起两个烟圈,淡淡飘出一句:“你们妈呢?”
“她在家里晒稻谷。表叔,这次来您家,我妈都给我们交待了的——”姐姐到底年长我,说话利落。
“是这样的,孩子,我呢前几天刚接了一单事做,钱临时周转不过来了。回去了和你们妈说下,叔有心无力,再想下别的办法啊!”
我和姐姐怎么也设想有这出,脑袋都懵了!
五百块这可是一大笔钱呀,说好的一下就没了。眼看报名在即,姐姐的学费怎么办?妈妈又该上哪里借去呢?
我不记得悲伤的我们是怎么出来的,只记得走在回家路上,身旁的姐姐眼睛里噙满了两汪眼泪。看我瞅见了,她缩了下鼻子,一个人朝前方的绿色小径奔跑起来。
祸不单行。后面,妈妈应约去一个卖家电的伯妈家拿钱,妈妈刚一踏进她家门,伯妈一拍大腿,十二万分遗憾地表示:“哎呀,你怎么不昨天来呢?昨天我们去银行办业务时,全部存定期了,真是对不住哟!”
妈妈一听,眼泪当场就喷出来了。这人怎么能这样,说好的尽反悔呢?别人是担心家里没有偿还能力是吗?学费的洞越来越大了,哪里筹钱去哟?
如此这番磕磕绊绊,一波三折,终于在开学时,凑齐了我们姐妹报名的学费。
那几年,我们家借过很多次钱,借遍了村里,借遍了亲友。
有些人看到我妈上门甚至假装不在家;有些人家庭条件蛮好,就是势利眼看不起你不借给你;也有两位阿姨问我妈借的这些够不够,不够再开口;还有位会计伯伯利用自己的身份帮我家贷了款解了燃眉之急……
时隔多年后,妈妈说,当年借钱,人前当过很多矮子,只差没下跪了,但也因此交到了几个一辈子的真心朋友。
借钱,看清了很多人的真面目。有些人不值得深交,而那些困难时帮助过你的人,你要感恩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