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间剪纸河北省的刻纸技法要求下刀准确,运刀流畅,尤其是“拉胡须”的技法,从那一根根细微匀称的毛发和胡须,都能看出其难度。作品染色与刻纸有机的结合,形成既强烈对比又和谐和统一,鲜艳明丽不愠不火的优美色彩效果。
邯郸、丰宁一带的剪纸不同于蔚县和三河艺人卖艺经营的方式,仍保持着乡村妇女自剪自娱的创作状态,因此较少模式的束缚。尽管也是求工刻意,但更多了一些自由自在的生机。
河北蔚县50年代出了个王老赏,一时成为河北剪纸的代表人物。他具有将一般画稿转换成剪、刻纸语言的能力,并完善了传统刻纸及染色的技法,使之成为可脱离民俗背景而独立欣赏的工艺品。三河赵景安老人祖传的一批刻纸花样,其内容有花卉鸟兽、鱼虫珍禽、山水树木、亭台楼阁、戏曲典故、甚至五谷杂粮、民俗生活,样式也多,有灯花、窗花、鞋靴花样、衣饰披肩、荷包坠带、枕头帕巾等。
这些地地道道伴随传统民俗风习且曾深受庄户人喜爱的花样,曾随着卖花艺人走街串巷的脚步,传遍河北省内外的无数城镇和村庄。这些作品更能体现传统民间剪纸的语言魅力和民众审美情趣的普遍本色。
河北蔚县剪纸,相传已有两百年历史。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人,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
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题材多取自戏曲人物,也有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戏曲故事“刘海戏金蟾”造型活泼,人物生动,两眼炯炯有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