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典故“鬼斧神工”。一个工匠技艺高超,别人询问他其中的奥秘,工匠提到一个关键点:“静心”。有些类似于现在人们常说的“深度工作”或“心流”,也就是使自己沉浸到所做的事情之上,不受外界的干扰,完美地完成工作。
梓庆削木为鐻,日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鐻,jù:一种像钟的乐器;悬挂钟鼓的架子。
梓庆把木头制成架子,做完以后,见到的人都惊叹他技艺高超,如同鬼神一样。鲁侯问梓庆其中有什么技巧,梓庆说:“我只是个工匠,哪有什么精妙技巧!只有一点就是,我在制作时,不敢损耗精气,必须使自己静心。斋戒三天内,不敢去想庆贺、赏赐、爵位,利禄一类的事情;七天内,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形体四肢。这时已经忘记了外在,内心专一而不受外界干扰,然后进入山林之中,观察树木的天性和形态,寻找合适的木材,随后架子的样子自然浮现,然后再动手取材,否则就不会动手。用自身的天性来匹配树木的天性,由此做成的物品便被人怀疑是鬼斧神工一般,大概是这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