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我是一个有严重性选择障碍的人。
面对日常生活小事,总是把"随便"、"怎么都行"之类的词语挂在嘴边,往往放弃选择、随遇而安。
面对人生中一些比较大的事情,一开始严正以待,分析利弊、反复权衡,却始终得不出最后的答案,往往最后要么一时激动,要么顺其自然,做出最后的选择。
有人说,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顺其自然也是一种选择,被动接受也是一种选择。
这些看起来无比正确的说法,我无力、也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去反驳。
眼前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我人生的一次也许是最大的选择;这次选择,决定了我下半生的人生轨迹和生活样式。而这一次,我必须要主动选择,决不能人云亦云,再不能冲冠一怒。
既然是选择,当然需要一定的选择判据;既然是这么大的选择,所定的判据当然要慎之又慎。
02
为了找到这个判据,我网上找名师,现实找高手,甚至还专门咨询了职业咨询师。
有人说,所谓的选择就是价值观,知道对自己而言,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
也有人说,我的选择就是要从心出发,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感觉到了,选择就对了。
还有人说,美好的人生就是一群解题高手选对了题目,题选对了比答对题了更重要。
而看了那么多,想了那么久,一个概念终于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所谓的选择,无非是更大的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03
更大的可能,实质上是一个概率问题。
我们往往做不下决定,不是因为没有选择,而是总是追求完美的选择,害怕因为考虑不周,而让将来的自己后悔。
单单选择本身是不可能完美的,所有的选择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路径还得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出来。
但在这中间,有一条我特别看重,就是要始终保持主动选择的权利。
而我现在的两个选择,一个是理论上拥有无限选择;另一个实际上是一个被动选择的机会,往往一选定终身、一岗定终身。
但理论上的无限选择,不意味着就能带来实践上的有效选择,一旦加入时间、空间、岗位等必要条件,可供选择的选项也不多,但始终有主动选择的权利。
实际上的一岗终身,也并非完全毫无机会,至少有体制保证,至少还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
而我自己,抛弃外在的客观条件,我实在无法拒绝内心对主动选择的渴求,对无限可能的期盼,对被动选择的担忧。
04
更好的自己,实际上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每个人对自己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自己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
走过了半生,回过头来,再来思考想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确实有几分可悲可怜,但终究还是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儿时,我们都有远大的理想,可随着年龄的增长,理想之光终究照进现实,才发现自己终究不过是千千万万极普通极普通的一员。
更好的自己,来源于内心自己对自己的评判,不再刻意去在意世俗的眼光,再刻意去迎合他人的标准。
而现在的我,想要的自己,不再是追求遥不可及的梦,只是想做好现实中的自己。
只要能够在职业生涯的高度、深度、宽度、温度的四个维度中平衡好自己。有一份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有一份相对有余的收入,有一个和和满满的家庭,有一个业余的爱好。
05
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弄明白,自己能够得到什么?我想所有的选择,便变得比较简单。
当然,即使这样,我们也可能还是要后悔,因为世界上永远没有完美的选择。
如果还是不甘心,我们还可以用三个假如的附加条件,来再次评估自己的选择。
假如我们有机会再重新选择一次,面对同样的信息,同样的条件,还会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如果会,那就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假如我们的生命还剩下一天、一个月、一年、三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选择,把这些最重要的事情,放在了它应有的位置上了吗?如果是的,那我们就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假如我们成功或者失败,我们的天花板和我们的底线在哪里?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成功,到底能够有多成功?如果我们失败,到底又有多么的失败?如果已经有了保底的失败,我想我们就要追求更大的成功。
这世上永远没有完美的选择,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更大的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旦慎重的做出了选择,就不要再纠结于选择本身,而要在所选的道路上义无反顾的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