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便签营,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目标完成情况怎么样?
答:1.我的目标:学会实战派便签的写法。
2.目标完成情况:50%。我觉得已经有了一些思路,还需要多多刻意练习。
二、学习书籍后,我的认知有了哪些变化?
答:自己读这本书给我的收获就2个。
一个是“图层工作法”。
让我知道,噢,原来还要这种工作方法,是不是我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呢?
只不过我的应用还是跟作者有所出入,我会更注重“先开始、我在感受良好的情况下做事”。
比如:我做PPT时会觉得很耗时,总会觉得很困难,就不想做,这时我就会赶紧先去挑一份漂亮的模板,让自己感觉自己“已经在开始做了”,这样心态就会放好一点,后续的工作才能继续下去。然后,才是填充骨架,将文字都放到PPT里面,接着是配图,最后是美化。
另外一个就是“矩阵”,里面的“如何创造一款新奇的饼干”,这个方法让我大开眼界。
原来,“创新”不是从0到1,而是从1到2,从1到3,这给了我启示:
如果你想创新,先观察一下在该赛道的畅销作品,搜集它们,然后拆解它们的结构(这也就是“解码”),最后组合成“新产品”。
三、拆书的过程中,有哪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答:“打通新旧知识的通道”“努力”“把批评当作信息”,这3个片段都是我自己读书时特别没感觉的片段,但是拆解完了之后,稍有感触。
“解码”“努力”是初看比较难的片段,但是多读了几遍之后,也只是纸老虎。
“清单法”和“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是我自己看时比较“不屑”的片段,觉得“这谁不知道啊,这还要你说?”
但是拆解完了“清单法”之后,发现是我对它的理解太浅了。其实清单法能够帮助我们防止遗漏重要的信息,避免造成重大损失,还能给我们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方式。
而拆解完了“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之后,我发现虽然我知道,但我不一定能做到,在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一条巨大的鸿沟。
四、本次的训练,我对RIA技能有什么心得?我的不足有哪些?我的优势有哪些?
答:
1.我对RIA技能的心得:
【R阅读原文】:
(1)虽然原文片段有些看起来有明确how,但实际它是个what。比如“如何判断一件事值得做”里面,把事情分成了4类,但它不是how,是个what。像这种有迷惑性的片段,有点意思。
(2)原文片段虽然看起来很难,但是仔细思考一番,还是能找到拆解的方向。比如“解码、努力”,都是看起来难,觉得毫无头绪,但静下心来思考一番,还是能找到方向的,不要一开始就自己把自己吓到。
(3)选取片段需要前因后果。
【I便签】
【what】
(1)目的: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让他有兴趣来听你讲课。
(2)方法:明确片段的本质,是个什么技能,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运用于什么领域?
(3)做法:运用举例、引用、热点、故事、影视剧的方式来分享,以便于学习者理解。
(4)注意:
·不要引入新的概念。例如,在“努力”便签中引入新概念“木桶理论”。
·举例可以用2个精炼的短例,也可以用1个详细的例子。
【why】
(1)目的:足以促动学习者去改变,让他觉得一定要学你这个技能。
(2)方法:挖痛点,谈需求。让痛点足够痛,让利益大到使人疯狂心动,足以促动他人改变。
(3)做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述:
a.依据这个技能去做,可以有什么好处?短期好处?长期好处?
b.不去做的话,有什么坏处?短期坏处?长期坏处?
(4)注意:
·why要和自己的what相匹配。
·描述需要明确具体,贴近生活。
【how】
1.如何归纳和提炼步骤?通过寻找关键词可以归纳和提炼。
2. 步骤要可操作,避免不可操作的步骤,比如“不断优化”。可以使用“复盘改进”等可操作可执行的步骤。
3. 如何优化步骤?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用其中的方法,就会有很不一样的感受。知行合一才是真的知道。
注意:避免没有意义的步骤,比如“执行计划、冷静下来、暂停一下”。
【where】
1.这个工具用于自己还是他人?
(1)如果用于自己,可以看是适用于哪些人群?
(2)如果是适用于他人,可以看是适用于哪些场景?
2.写完后看看自己能否找到反例?
如果找到了反例,就说明还不够精准,还要进一步修改。
【A1便签】
【故事】6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经过。
【反思】1.不要局限在I便签上。为什么会失败?写出跟I便签相关和不相关的主要原因写3条。
2.故事要生动具体,可以加入情绪因素,考虑学习者,让学习者有反思空间。
【A2便签】
【目标】1.设立时效,遇到什么情况,使用什么方法,取得什么结果。
2.结果要可观察可衡量。
3.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要容易达成。
【行动计划】行动计划都是围绕目标来制定的。注意计划不要泛泛而谈。
【整体注意】
1. 不要使用“真努力”“假努力”“盲目”等有所偏向的词汇,建议使用“有效、无效”等中性词汇。
2. 解读前,阅读片段5-10遍,确保思路顺畅才下笔。
2.我的不足:
(1)对how的拆解能力过于浅显,不够深入。
(2)写why的时候,痛点不够痛,不足以促动学习者改变。
(3)写where的时候,容易泛泛,不能真正找到适合的人群和场景。
(4)写A1的时候,经历不够生动具体。
(5)写A2的时候,计划难以体现运用了片段中的技能。
3.我的优势:
答:有自己的思考,有坚持写便签的信念,有先完成再完美的态度。
五、便签营与我的期望有哪些差异?我认为便签营的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我对便签营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
答:
1.差异:感觉给他人赋能很困难,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说加油努力又很泛泛而谈,感觉不走心。
2.做得好的地方:师父的点评都很及时到位。
3.建议:
(1)迭代是不是就放原文下面迭代,然后更新艾特师父就行。
(2)是否可以分小组,每组4个人,选个小组长,互帮互助。
(3)偶尔能否针对大家的共性问题加个餐,用文字版本分享一下应该如何解决,可以请小组长组织每组复盘,然后放大群里,由师父点评和解答。
六、本次学习过程中,我最想感谢的人是谁?为什么?
答:当然是我的师父啦。师父的点评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对how的拆解很浅显。
七、期间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情(比如写作业、生活中等等)?是什么?
答:昨天特别忙,上午做私董会,下午去过级,晚上还跟小木木师姐玩了一会,差点以为第6偏便签作业就要放弃了,但是,谁能想到我在看了青青师姐的作业之后,被她激励到,于是在地铁上完成了作业。
八、一句话总结我在便签营的感悟(30字以内)
答:精准提高,持续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