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讨:缺少爱心的小晨!

作者: 河南张俊红 | 来源:发表于2019-05-14 15:05 被阅读5次

    20190515研讨案例——

    很想为他做些什么

    初三男生小晨,是个学霸,但是在老师和家长眼中,他是个从不会大声说话,除学习以外任何事都不会主动参与的学生,除非吩咐他把什么事情做了,他才会有去做的意识,不过,他往往做得还算不错。

    在班里,他从来不会跟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一起玩,曾经有一个比他学习成绩优秀的男生小李和他产生过不快,小李性格活泼,比较合群,小李的朋友也逐渐排斥小晨,小晨更加疏远他们,只跟班里过于活跃,成绩很差的学生做朋友,而且小晨出现过欺负女生的现象,我感觉他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寻找自信,寻找存在感。

    小晨是家里的老大,他还有一个弟弟,弟弟刚出生时,刚上小学的小晨就被送到了寄宿制学校。上初中后,事业成功的母亲为了照顾两个孩子,就辞去了医院的工作,专职照顾他们,可小晨却不怎么和家人交流,常常是母亲说的多,小晨说的少,而且母亲越说越多,越说越急,小晨越来越沉默,但他内心的反抗越来越激烈。他动手打弟弟已成了家常便饭,妈妈为此也苦恼不已。他的母亲是个自尊感很强的人,她不能容忍孩子成绩下滑,不能容忍孩子挑战她的权威,即便是因为自己的误解而和孩子争吵,她也要维护自己母亲的地位而拒绝道歉,当然,即便我多次建议她改变沟通方式,多关注孩子内心,这样的家长依然不会有什么改变。

    我很少看见小晨像其他孩子一样开心地笑,即便成绩考得不错,他也只是眉宇间闪过一丝喜悦而已。他的个子很高大,但是我分明感觉到他的自卑、他的脆弱,他只关注成绩,这样的孩子以后走向社会会成为什么样子?还有四十余天中考,现在这个阶段,我能为他做些什么?

    案例研讨:缺少爱心的小晨!

    读完案例,我既为班主任老师的爱心而感到欣慰,同时又为小晨的生活现状而感到担忧。我感觉小晨心中缺少关爱,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爱,现在自己也不知道如何给他人爱心。

    1、小学上寄宿学校,让他的生活没有安全感,缺少父母的关爱。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郝晓东老师《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中都明确指出,孩子在幼年成长阶段,需要安全感,在小晨的小学阶段,上的是寄宿制学校,在他最需要关心爱抚、需要安全感的年龄,父母却不在身边,尽管学校里有老师的关心和同学们的帮助,但是都不能代替父母在他心中的地位,现在不与妈妈沟通,经常动手打弟弟,可能就是小时候离开父母,因爱的缺失,自己在父母和家人面前,如同陌生人,不知道怎样与父母和弟弟相处?心中没有爱。

    2、不会与家人和同学沟通。他小时候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家人沟通交流,缺少安全感,性格胆小懦弱,性格自卑,不爱说话,而妈妈的性格比较强势,更让他在妈妈面前不善言辞,所以,他采取保持沉默的方式,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他动手打弟弟,也是发泄心中对妈妈的的不满。

    3、班主任老师,用爱心感化他那颗冰冷的心。40多天后就要中考,班主任和小晨相处的时间不多,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彻底改变他,如果对他太多的理论说教,既会影响他的学习,又会让他有反感情绪,产生抵触心理。我建议班主任老师,给予更多的关爱,不仅仅学习,更多是生活中关心他,减轻他心中来自学习上和家庭上的压力,真心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倾诉心中的苦恼,这样老师的话,他会真心听。

    4、想方设法改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让他感受同学和班集体的温暖。小晨和同学们的关系不太融洽,班主任能否想办法改变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班里的学生和谐相处,让小晨真正融入到班集体的大家庭里,感受到班集体的团结有爱、亲如兄弟的氛围。

    5、与他妈妈交流,感受亲情,学会关心他人。让妈妈成了班主任老师的助手,可以找机会和他妈妈聊聊,让她明白小晨的现状,和他小学阶段在寄宿制学校有直接关系,要他妈妈放下架子,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做小晨的好朋友。可能比较难,因为前面提到他的妈妈难以改变。

    案例中没有提到小晨的爸爸,如果尝试让他爸爸与孩子沟通,陪伴小晨成长,可能效果好一点儿,爸爸更方便与小晨交流。

    对于小晨来说,想改变他的性格和处事方式,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班主任老师只要尽力而为,为他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已经很了不起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案例研讨:缺少爱心的小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cx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