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本连载图片拍摄于日常教学;
本连载根据真实教学生活改编;
谢谢您的阅读指正。

傍晚,吴能请丁宁老师吃饭,叫尹刚做陪。仨人商量到那儿吃,尹刚提议“天忒热,去吃烧烤吧!我知道一地,鱼烤的还不错。”昨天来学校前,爸爸给他1000块钱,不无感慨的说“老子终于熬到头了,这是给你最后一个月的生活费,往后就靠你自个了,在学校好好干,别耽误了人家孩子,让人家戳咱的脊梁骨。另外,请和你宿舍的那孩子,还有你相熟的老师吃顿便饭,少喝酒,多向人家学习,俺是种地的,啥也不懂,但礼节你得尽到。”
丁老师是自己上学时的班主任,是吴能上了这些年学,留下好印象最深的三个老师之一,要请当然先请恩师。路边坐下,三杯下肚,寒暄已罢,直入主题。
“我能有啥好点子?也就比你们长几岁,多点经验,好发几句牢骚罢了。我们每每开学都说“同学们,在老师心中就是白纸,以后纸上画什么,就是什么。”其实,这就是嚎头。学生上初中都十好几了,这块橡皮泥都捏的差不多了,就差晒干定型了。咱今年还好,上级硬压着,一个班最多50个学生(我教过最多的时候,一个班68个人,讲桌边上都得安四个)。就这50个,也有好坏之分,有些孩子的习惯实在不敢恭维。开学见了孩,我搭上一眼,就知道这学生几斤几两重。”
吴能满心疑问的说“老师,教育总能改变一个学生吧!不然,要我们教师干嘛?”“以后叫丁哥或者小丁都行,工作了,就是哥们,甭叫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好孩子的教育方式千篇一律——不娇惯;坏孩子的教育也千篇一律——疏于管教。在学校里,教育学生是一门艺术,光批评,学生就烦了(打滑了,骂傻了);净表扬,太虚伪,学生容易嘚瑟上脸。批评的有理有据,还不过度,这个不好把握,反正,我是还没修行到那个火候。”“丁老师,我插一句”尹刚红着脸说“你教了这么多年,一直当班主任吗?”
“那是!”丁老师拖着长音,笑着说“学校离了我,能运转?”“那你管理学生最大的秘诀是什么?”丁老师想了一会,斟酌着说“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犯错误也属正常,屡屡犯错也不是不可救药。遇事平常心对待,不要急躁,慢慢处理。”刚端起酒杯又说“事情过了就是过了,不要反复提说。谁都怕揭短,我从来不搞秋后算账。给学生留面子,他也会给你留面子。”“老师,我在大学看了不少关于教育的说,书上说:离开了爱,教育就是一片沙土地,再好的种子,也不发芽;相反,爱却能感化任何一个纨绔子弟,变荒漠为肥田。难道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就是最好的秘诀吗?”
尹刚夸张的趴下身体“我吐!”“年轻那会,我也经常看书还给杂志期刊投过不少稿,大多文章三大块:第一块事情怎么发生的;第二块我怎样费尽周折的教育学生;第三块学生变得十分懂事,再感叹几句,收尾。第一第二块都可能是真的,第三块大多是造的。学生哪有那么好对付?”吴能不喜欢‘对付’这个词,很刺耳。“爱,难怪小尹要吐。你这太理论!怎么叫爱?只要付出,不求回报,那叫傻子;不打不骂,好说好道,以理服人,耐心感化,循循善诱,爱生如子,理论和现实差的太大,我现在说你也许不服,读再多的书,知道再多的理论都不如干1个月的班主任来的实在!”
“那,老师,你是怎么当班主任的?”吴能紧接着问。“我在学校就是个半吊子二百五,那有资格传授你们经验?”“丁老师,你这可不实在了,我虽然才工作三年,主任们就屡屡提说丁老师了不得,工作很有方法。是不是,今天我在,你绷着,不肯传给你亲学生?,那我上厕所,避一会。”说着,站起来。丁老师踹小尹一脚,指着他笑说“小人之心。”“我真上厕所。”说完,跑后面了。
“学生,说实在的,你要好好跟小尹学,这人比较会来事。有时跟领导处理好关系比教学,来的更实际。”吴能又敬丁老师酒“我这才来,还是先把学教好,那些忙不过来。”“可不是这样,你老师要说教学和管理班级,谁也不服,但,这些年啥荣誉称号都没捞着,就是跟领导不熟……”一仰脖,喝干了,接着说“说到班主任工作,中国有句古话,不战而屈人之兵。一个班主任的最关键的不是管理,而是引导。你就是怎么变着法的,让学生按你指的道走,这里面学问大了。
现阶段,我们的课堂几乎没什么课外活动,学生和老师接触最多甚至99%的是在课堂上,所以言传的作用大于身教。很多时候,任何一种力量都跟不上语言的力量。一个好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会耍嘴皮子的,耍的越真,学生越信。小吴,任重道远啊,好好干,将来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没必要如此兴师动众(指吃饭)。
另外,说点实际的,你今年教英语,别期望太高,对手太强。”“对手?”“人家都教了多少年了,你一个小毛孩子,怎么跟同科教师比?尤其是李艳丽,这老师厉害的很?”“她怎么个厉害?”“开学,你就知道了,以后吃饭不要叫上尹刚!”“啊?”“不是一路人。”
回宿舍的路上,尹刚说“丁宁是个好人,就是太死犟,不知道变通,要不然也不至于混成这样。”“啊?”吴能不解的问。“我喝多了,胡说八道,下一次,我请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