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01
距离上次跟老公一起看电影,已经是一年以前的事情了。
这次看的是上映一段时间了的《谍中谍6》,没有看过前面5部,对这一部也是抱着随便看看的想法,在老公的盛情邀约下才前往的。
在巨幕前,3D下,我的思路在电影开始后10几分钟才接上轨道。满脑子都是“抛下孩子看电影”的内疚感和“孩子会不会想我”的焦虑感。
平时一下班就往家赶,一天没见孩子了,想是自然的,母子连心,有时候我都怀疑不是他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他。
02
在不安中看完电影,电影很好看,但是也挡不住我惦记孩子的心。连娱乐放松都显得那么拖泥带水。观影途中,好几次忍不住掏出手机看,是不是有来电?是不是有微信发来?
一路安静,整个电影看完都没有收到一个消息,家那头的孩子不知道现在在干什么?洗澡了吗?睡觉了吗?
到家,进门,客厅里的孩子,坐着安安静静地在看动画片,喊他一声,瞟都没瞟我一眼。一旁的外婆补充:玩累了,刚在看电视。通常我是限制他看电视的,有时间规定。
我所有的担心和不安顷刻化为泡沫,是我多虑了。
图片来自网络
03
我承认我是焦虑的,在对待孩子上,老公总说我“把自己想得太伟大”。相比他的“甩手掌柜”的做派,我是“操心”派妈妈。但我又担心成为事无巨细,全包全揽的“超能力”妈妈。
一个功能过度的妈妈,会使孩子的功能不足,而这往往是配对的。功能过度的妈妈还会制造了一个功能不足的爸爸,让爸爸的缺席一直延续,直至爸爸的功能彻底从孩子生活中消失。
大概,是我该放手,一点点地放开,而不是等到大点,再大点,等到18岁,20岁……如果我自己不放下心来,永远都不会有这个节点。
很喜欢龙应台的那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04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变化很大,孩子成长更快。
从小班升为中班,孩子是开心的,好几次都欢快地告诉别人:我读中班了,我是中班的小朋友啦,读完中班,明年我就可以读大班了。
孩子在盼着长大,在他眼里长大能做他想做的事,吃他想吃的东西,没有大人限制他。
随着孩子的小升中,我的焦虑似乎也随着开学增加了,兴趣班的筛选,孩子每天的作业,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这些焦虑裹上爱的外套,又多了一份纠结和折磨。
在我感慨自己没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连岳老师的“无论有没有能力的父母,传代焦虑都是最差的教育方法”,给我的焦虑降了温。
其中一段话,让我安心不少:放心,孩子将来活得好的。你我皆是凡人,我们也活得不错。我们的父辈祖父辈,其中不少,聪明过人,也就为温饱挣扎,一生艰难。活得好不好,个人的努力是次要的,时代最重要。
05
我想在这一点上,老公的心态就比我好太多,他的淡定,从容甚至无所谓,或许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他追求的“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的活在当下的那份随遇而安似乎也是一种人生的姿态。
图片来自网络育儿,从来就是体力、脑力、心力等多种力量的合力的较量,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不想在刚开始就让我的焦虑打败,或者无形中让焦虑传输给了孩子,或者在各种“纠结”中错过机会。
松一松眉吧,育儿先驿已。我希望在孩子眼里,家是一个有温度的地方,爸爸妈妈的爱也是温暖的。
齐悦梦想社群第十四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