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时间里,我刻意去记录与孩子发生的这些情绪管理的小故事,也在这些刻意记录的过程中,反思我当时的方式、方法与语言反馈。
当下的沟通
【场景再现】
姐姐和弟弟玩得很开心,姐姐从被子堆成的小山上爬到沙发上,又从沙发上爬到小山上;
于是,弟弟也模仿姐姐的玩法开始“爬山”;
平静了一会儿,突然听到姐姐大叫一声,从被子山起身,边哭边向我们求救。
“弟弟踩到我脖子了”。
爸爸听到,立马赶了过去。
在我们的印象中,姐姐总是不太会保护自己,因此,在我们看来,这起玩耍过程中的小冲突也是因为姐姐自己没有保护好自己才会形成。
于是,爸爸就问:“你看到弟弟要从沙发上下来的时候,要知道去躲呀,或者用手去挡开呀”;
姐姐明显没有得到安慰,哭得更厉害了;
爸爸接着说“你知道这样有多危险么?弟弟要是脚重一点,可能会把你的脖子踩断,到时候你就死了,还有功夫哭么?”
姐姐更伤心了,哭着跑进了房间。
【情绪谈话】
我:宝宝,妈妈看看你的脖子现在怎样了?还疼不疼?
姐姐边哭边把脖子给我看;
我:还有点疼,对吧?
姐姐点点头。
我:爸爸刚才说的那些话,是希望你能保护好自己的意思,你能懂么?
姐姐:不懂,我好害怕,我怕我死了,就再也见不到你和爸爸了。
听完她的这句话,我恍然大悟。
我们觉得自己表达的是“希望孩子保护好自己”的意思,孩子根据我们的假设想象的是最坏的那个场景下的最坏结果。
我们把最后的恐怖化结果告诉孩子,以为孩子会以此为契机,明白要保护好自己的重要性。
孩子却被限在了那个可怕的场景里,害怕着。
当我把她当下的疼痛和当下的害怕看到了,姐姐平静了下来。
接下来,我们认真讨论了如何在近距离的玩耍过程中保护自己,我们演练了当我快速冲向她的时候,她要怎么去做,我看到姐姐听得很认真。
【事后复盘】
我们总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观点和看法,对孩子也是如此;
我们也总是身体生活在当下,而头脑活在过去的经验里,或者活在未来的可能性里。
而孩子是实实在在活在当下的。
她有当下的感受和情感,我们需要看到这些当下是怎样的;用当下的解决方案去解决当下的问题。
而对于危险性的事情,则在愉悦、平静的环境中去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让孩子正常消化和吸收。
网友评论